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9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746篇
测绘学   3959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844篇
天文学   558篇
综合类   582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结合PixelGrid软件应用,分析了异轨立体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原理。在稀少控制点情况下,针对大范围高分辨率立体卫星遥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处理,提出了5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2.
《海洋测绘》2012,32(6):87-F0003
《海洋测绘》是由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主办的技术类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海军优秀期刊。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  相似文献   
153.
利用近20a(1993—2011年)卫星高度计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年平均海浪的空间特征及海浪的多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海浪的大值分布路径与风场的大值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风场是影响海浪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浪在北太平洋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在东北大西洋有弱的减小趋势,与此相反,西北大西洋的海浪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海浪在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纬度区域及太平洋东岸的低纬度区域有弱的增加趋势;在30°S~45°S的南太平洋区域增加趋势较强。  相似文献   
154.
简述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GOCE数据特点;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力场模型,采用不同阶次,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高模型分别推算出全球海面地形,并对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在海洋科学各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前景,指出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为海洋科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5.
近40年来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万山附近1°×1°经纬度网格的卫星高度计资料(1993—2006),计算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30±0·05cm/a,与由卫星高度计得出的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一致。珠江口各验潮站近40年的潮位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平面正加速上升,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珠江口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在ENSO年海平面相对较低。以IPCC有关全球温度上升幅度的预报值和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为依据,预计到2030和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分别上升6~14和9~21cm,若考虑地面沉降以及波动值,珠江口部分岸段相对海平面将可能分别上升30和50cm。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南极走航观测评估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89-2005年间南极走航观测的海表面温度,对目前3个主要的卫星反演的SST产品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和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估,并着重检验了它们在南大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VHRR SST比观测数据偏冷,白天的偏差为-0.12℃,夜晚的偏差为-0.04℃,而且南大洋的冷偏差更为显著.TMI SST比观测数据明显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48℃,夜晚的偏差为0.57℃,其温差ΔT受37GHz风速影响,在强风速(>6m/s)下这种影响仍然存在.AMSR-ESST比观测数据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34℃,夜晚的偏差为0.27℃,而且南大洋的暖偏差相对较大.AMSR-E SST温差受水汽影响,并在南大洋随着水汽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进一步比较微波(AMSR-E和TMI)和红外(AVHRR)遥感的SST在2004年北半球冬季(即南半球夏季)的差别,发现微波遥感在热带(15°S-15°N)和南大洋区域(45°S以南)比红外遥感偏暖,而且在南大洋区域的偏差相对较大,相反在北半球中纬度区域(15°~40°N)偏冷.AMSR-E与AVHRR SST的温差,从白天到夜晚有减小的趋势,而TMI与AVHRR SST的温差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7.
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建立中国近海潮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lend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的潮汐模型的8分潮RSS为12.5cm。  相似文献   
158.
利用历史观测得到的温度剖面数据,通过严格筛选和插值,建立了南海北部的气候态垂向温度剖面。随后,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海面温度异常(SSTA)、海面高度异常(SSHA)联合扩展温度剖面的经验回归模型,并采用卫星遥感得到的SST和SSH数据扩展了南海北部的三维海洋温度场,其时间分辨率为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通过与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扩展得到的温度场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南海北部温度剖面的结构特征,并且能有效地体现出一些中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本研究反演得到的三维温度扩展场是较为可靠的,它可以作为海洋数值模型的初始场,实现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互补,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南海北部温度场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9.
利用欧空局(ESA)提供的最新 Envisat-1 卫星测高数据由共线平差方法计算出热带太平洋地区海平面相对于正常年份的高度变化并绘制 30 ′× 30 ′月海面异常图,对 2006-2007 年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监测到其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揭示了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研究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0.
The muhiyear averaged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are studied. The data used are trajectories and (1/4) ° latitude by (1/4) ° longitude mean currents derived from 323 Argos drifters deployed by Chinese institutions and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from 1979 to 200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adapts well to the western boundary topography and exhibits six great turnings. The branching occurs frequently near anticyclonic turnings rather than near cyclonic ones.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ccurs only in fall and winter.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east of Taiwan, China appears nearly as straight lines in summer, fall, and winter, when anticyclonic eddies coexist on its right side; while the path may cyclonically turning in spring when no eddy exists. The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often occurs in fall and winter, but not in summer. The running direction, width and velocity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curr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vary seasonally. The northward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spring and fall, but not in summer. The northmost posit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fall, but never goes beyond 31 °N. The northward surface current east of the Ryukyu Islands exists only along Okinawa-Amami Islands from spring to fall. In particular, it appears as an arm of an anti- cyclonic eddy in f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