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1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黄鲷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中国东海外海和日本海的黄鲷Taius tumifron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了研究。利用通用引物对该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去掉两端引物及部分序列共得到590bp的碱基片断,其中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4.3%、25.0%和20.3%,A+T(54.7%)高于G+C(45.3%)含量。在获得的9个序列中共发现有156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42处简约信息位点,没有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实验结果显示,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2236之间,c3和j3与其它个体相比遗传差异明显。2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897,而东海和日本海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869和0.1133,说明黄鲷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2.
在白江河泥炭沼泽采集0~50 cm深度泥炭柱样品,通过室内水位控制实验,以持续淹水(对照)、持续低水位和波动水位,模拟短期排水条件,分析短期排水对泥炭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微生物群落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对短期排水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持续低水位和波动水位处理下泥炭土壤p H减小,持续低水位处理下0~20 cm深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减小,而>20~50 cm深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大;波动水位处理下泥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大于持续低水位处理;泥炭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持续低水位处理下泥炭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小于对照处理和波动水位处理;除真菌外,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在波动水位处理下都大于对照;持续低水位处理下0~20 cm深度土壤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水解酶活性都增强,而>20~50 cm深度土壤多酚氧化酶和水解酶活性减弱;与持续低水位处理相比,波动水位处理后0~20 cm深度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而水解酶活性减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  相似文献   
73.
To clarify cuttlefish phylogeny,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gene and partial 16S rRNA gene are sequenced for 13 cephalopod species. Phylogenetic trees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Coleoids are divided into two main lineages, Decabrachia and Octobrachia. The monophyly of the order Sepioidea, which includes the families Sepiidae, Sepiolidae and Idiosepiidae, is not supported. From the two families of Sepioidea examined, the Sepiolidae are polyphyletic and are excluded from the order.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and amino acid of COI gene sequences data, the two genera (Sepiella and Sepia) from the Sepiidae can be distinguished, but do not have a visible boundary using COI gene sequences. The reason is explain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16S rDNA of cephalopods is a precious tool to analyze taxonomic relationships at the genus level, and COI gene is fitter at a higher taxonomic level (i.e., family).  相似文献   
74.
阳光紫外辐射对水生动物个体水平如生长、发育和存活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DNA损伤、蛋白质损伤、呼吸爆发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机制,另外,还从逃避紫外辐射、光保护物质、DNA修复、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分析了水生动物对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机制.最后提出应当重点开展原位实验、长期效应、间接影响、群落及生态系统和响应机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75.
温度、pH对日本沼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义 《海洋科学》2002,26(10):1-3
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mipponense)为材料,研究温度,pH对其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L-多巴为作用底物,测得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大于或低于该值,酶活力均迅速下降,同时该酶在40℃以下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该酶的最适pH值为7.0;在pH6-8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最稳定的pH为8.0。  相似文献   
76.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EC4.1.139)是光合细菌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关键酶。本文采用PCR方法,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No.9中克隆到RubisCO基因(cbbM)序列(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GU061327)。采用同源建模法,建立了该RubisCO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其活性位点。将cbbM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V118N上,构建表达质粒pTV-CBB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BL21(DE3)/pTV-CBBM,该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活。结果表明:①cbbM基因编码461个氨基酸,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DCP3和DH1的RubisCO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和99%;②推测沼泽红假单胞菌No.9中RubisCO蛋白的活性中心由Asn112、Lys192、Asp194、Glu195、His288、Arg289、His322、Gly424、Ser369、Gly370和Gly394等氨基酸残基组成;③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50kDa左右,与预测相符;④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比活高于原始菌株中的酶活,说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了蛇鳗科7属10种36个个体进行COⅠ基因扩增,结果共获取36条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655bp,序列中T?C?G?A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0%?28.10%?26.00%?18.40%,A+T含量均高于50%.样品种内?种间和属间的遗传距离(K2P)分别为:0.52%?20.07%?23.96%,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提高而增大,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8.59倍,符合Hebert提出的相差10倍的物种鉴定标准,表明COⅠ基因序列可以作为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78.
藤壶(Balanus)是重要的海洋污损生物。研究报道在藤壶胶形成过程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迄今未见藤壶来源的LOX的重组表达和性质研究的报道,这已成为理解藤壶胶形成机制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聚焦海洋污损生物藤壶来源的LOX,通过系统筛选原核表达载体和LOX结构域,首次实现了藤壶来源的赖氨酰氧化酶(BalLOX)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率为0.28 g/L,是文献报道的哺乳动物来源LOX的373倍。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BalLOX具有较高的生物酶活性。该研究为后续深入理解藤壶胶形成机制及LOX在藤壶粘附中的角色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9.
海洋酸度变化下孔石莼对农药硫丹的生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丹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氯农药,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型海藻孔石莼为材料,探究了海洋酸度变化下硫丹对孔石莼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硫丹对孔石莼的生长、光合色素及2种抗氧化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50μg/L的硫丹促进效应最为显著,然而随着硫丹浓度的升高或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H=7.9会促进孔石莼的生长,但会降低藻体内光合色素的含量。低pH环境会进一步加剧硫丹对孔石莼的毒性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发挥不同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80.
张超  李永仁  郭永军  梁健 《海洋科学》2020,44(3):113-122
为研究港原油对毛蚶部分抗氧化酶和代谢酶的影响,设置0.01、0.1、1、3mg/L大港原油水溶液性成分(WSF),采用暴露法研究毛蚶天津群体的鳃、斧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酶等抗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钠/钾泵(Na^+/K^+ATPase)、钙泵(Ga2+/Mg2+ATPase)等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Integratedbiomarkerresponse,IB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蚶鳃和斧足中SOD、CAT、GPX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 mg/L组表现出MDA累积;ACP、AKP、Na^+/K^+ATPase、Ga2+/Mg2+ATPase表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较碱性磷酸酶响应更迅速, Na^+/K^+ATPase较Ga2+/Mg2+ATPase更易受WSF影响;鳃中酶类活性受WSF影响更明显。鳃中SOD、GPX、MDA较斧足高,而CAT则相反。斧足、鳃组织RIB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WSF浓度及暴露时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斧足累积RIB值高于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