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88篇 |
免费 | 890篇 |
国内免费 | 8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5篇 |
大气科学 | 1056篇 |
地球物理 | 772篇 |
地质学 | 2312篇 |
海洋学 | 573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753篇 |
自然地理 | 28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74篇 |
2021年 | 315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277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557篇 |
2013年 | 386篇 |
2012年 | 423篇 |
2011年 | 499篇 |
2010年 | 399篇 |
2009年 | 446篇 |
2008年 | 458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350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220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起源于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系统管理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以来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家的一些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构所采用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主要内容为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海洋领域仅涉及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大海洋生态系统,但尚未在海洋政策中确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文章在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特征,系统阐述了在我国实施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新战略与行动,为我国制定海洋区域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综合竞争力,文章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集聚的城市经济和众多的渔港渔村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优越条件,但该区域发展面临资源要素分散和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对此,应树立"串珠成链"的发展思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6条重要发展链,即依托高(快)速铁路的"城镇链"、依托高(快)速公路的"产业链"、依托互联网的"创新链"、依托航道网络的"物流链"、依托滨海公路的"旅游链"和依托生态廊道的"生态链"。 相似文献
33.
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两汉794座侯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各历史时期中侯国数量及其占总量比重、频率基本呈现“高—低—高—低”波浪形起伏的变化趋势。② 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均呈现高度集聚状态,分布重心走向经历了由西→东、由东→西的反转,在距离与移动速率上呈现东汉>西汉的规律;西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东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③ 微观地理选择上影响侯国设置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因子,说明两汉侯国设置时更多考虑分布于距离道路、都城、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指向性”。此外,地形因子与区位因子在方向性上的转变表明各因子对侯国设置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体制动态变化,其与政治因素的关联度仍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34.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有限的资源,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和用途上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和最大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目标。当前,《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5.
《浙江省自然资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提升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具体是: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基础地质核心数据库;开展精细化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和天然富硒土地资源详查,建立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库;推进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等综合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36.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此知识储备显得零乱.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探索出一读、二建、三分析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中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区域差异与发展,厘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提出区域发展的对策有重要作用.现以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为例阐述这一模式,旨在抛砖引玉,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37.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8.
江苏南部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江苏南部20个气象观测站2008—2012年汛期(5—10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降水频率来分析了江苏南部地区降水日变化基本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降水日变化特征地域性差异较强,西部站、东部站和东北沿海站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东部站降水量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下午和傍晚;西部站降水量主峰值出现在下午,并且在清晨和夜间还有两个次峰值;东北沿海站呈现出午前、午后的双峰值形式。2008—2011年降水量下午高值区有先减弱后增强并提前的趋势,而上午的高值区有总体减弱并推迟的特征。2011年后有明显减弱的趋势。江苏南部总体来说,短时强降水(大于20和25 mm/h)在16—19时出现主峰值,07—09时也有相对较小的次峰值。 相似文献
39.
40.
主成分分析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梯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给出了一种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利用表征主成分信息量大小的特征值进行加以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计算方法,并选取了22项指标对山东省110个市(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梯度计算,划分出了5个梯度区,较地刻划出了山东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