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71.
199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Ms6.2级地震,研究本次地震的霞源机制对于研究震源区和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符号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了若干条P波列宽频垂直向(BHZ)波形图,认为以逆冲为主的断裂引起本次地震.  相似文献   
272.
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23,自引:13,他引:110  
张庆云  陶诗言 《气象学报》1998,56(2):199-211
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受中高纬度环流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了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风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降水环流型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强弱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夏季梅雨期异常的降水与中高纬度阻塞型的建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高压建立并稳定时,亚洲中高纬度及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分别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地区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及其相互作用常常造成东亚夏季特别是梅雨期降水偏多;反之,当鄂霍次克海为低值区时,亚洲中高纬度和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不利于东亚夏季梅雨期的降水。因此,在考虑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形势及其对同期降水的影响时,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及其与低纬环流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73.
运用IAPA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产生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了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滤波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60d低频振荡的特征及其活动。通过分析发现:大气对南极冰减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d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并呈现出清楚的二维Rossby波列特征;强迫场中的30~60d季节内振荡具有着同实际大气中的低频振荡相类似的垂直结构和传播特征。大气响应场中30~60d振荡能量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纬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季节内振荡的最大动能区(由于CISK机制)分布在大洋内;EUP,PNA,ASA和RSA波列可能是全球大气低频扰动传播的主要路径,30~60d低频扰动在波列路径上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从而使中高纬和热带地区、以及南北半球的30~60d大气振荡相互联系起来,而且可以认为,赤道中太平洋和赤道中大西洋地区是南北半球30~60d低频振荡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74.
运用LAP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以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60天低频振荡的重要特征,发现:大报对南极冰减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强迫场中的重要成分是30-60天季节内振荡,并且具有同实际大气中的低频振荡相类的垂直结构以及传播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75.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张玉泉  钟孙霖 《地球化学》1998,27(3):236-243
西藏东部新生代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均为同期不同阶段侵入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Na2O+k2O〉8%)、高钾和K2O/Na2O比值远大于1等,属于碱性钾质系列,即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276.
运用台风移动涡旋影响域统计分析动态区域序列概念,采用 3个目标台风卫星TBB资料 ,对台风螺旋云带波列结构特征进行了功率谱合成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台风涡旋中心与周 边区域对流云的相关场呈螺旋带波状特征;台风影响域螺旋波亦表现出显著次天气、中尺度 波动特征,其波动周期尺度及其传播相速可类似重力内波与涡旋Rossby波,即周期呈双峰特 征,为大于6h与24h左右时间尺度;螺旋波高、低空流型特征与台风的维持、发展结构特征 相关;扰动TBB场时间偏差分布呈类似涡旋Rossby波螺旋波列,其波列路径与涡 旋Rossby波传播特征相似,并提出了台风涡旋螺旋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77.
罗水余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19-122
介绍了目前工程勘查中的P-S波测井的手段和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说明了每一种方法各自的使用范围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78.
河南省是我国已知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资源比较丰富、质量比较优良的省份之一。我省非金属矿产分布比较集中,开采量较大,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矿种主要有:耐火粘土、硫铁矿、灰岩、萤石、珍珠岩、蛇纹岩等。我省非金属矿山大多位于低山一丘陵区,多露天开采,采面大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故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简单。主要非金属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79.
橄榄石是上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的重要矿物成分。研究镁铁橄榄石系列矿物,对探讨岩石圈和行星的物质演化、陨石的形成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30kbar和1000—1200℃的含水条件下,由等化学计量的氧化物合成了从镁端员到铁端员的镁铁橄榄石完整系列矿物共五个样品。并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随Fa值的增加,其晶胞参数呈连续地线性增加,并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a=4.746+7.64×10~(-4)Fa(r=0.999);b=10.172+3.03×10~(-3)Fa(r=0.999);c=5.967+1.03×10~(-4)Fa(r=0.998)。r为相关系数。另外,随Fa值的增加,红外吸收频率降低,也存在着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表明镁铁橄榄石系列是完全固溶体系列,与镁铁置换有关,与阳离子的占位无关。这表明在合成的橄榄石结构中镁铁的分布基本上是无序的。而镁铁的质量、离子半径和负电性的差异是引起上述参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红外光谱带的分裂则是橄榄石矿物结构中位置对称性降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80.
本文将夏季气候平均的基本气流分解为正压和斜压分量,使用一个线性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斜压基本气流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始气旋性环流扰动低频发展演变的重要作用.其中,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初始气旋扰动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西北太平洋季风槽附近停滞增强、在东亚地区出现经向波列和在南海到海洋大陆地区形成西北—东南向波列等特征.改变斜压分量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压基流不能为西传的初始扰动供给足够的能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东亚地区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是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当基本气流中的斜压纬向偏差部分线性增大时,扰动的能量会呈e指数迅速增强,提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基本气流微小的改变可能带来天气或季节内扰动强度的剧烈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