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330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两个活动区电流暗条的平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Kuperu-Raadu模型下电流暗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研究McMath10662和McMath10607两个活动区中暗条电流的变化及其垂直运动的规律,探讨暗条和耀斑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具有镜象电流日珥模型来描述爆发日珥是合适的;暗条长度可能与耀斑高度关系不密切,但电流暗条越长,对应的临界电流值越大。  相似文献   
102.
根据Marshall空间飞行中心(MSFC)太阳天文台的矢量磁场测量和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细节照相资料,作者们详细研究了1986年2月初太阳大活动区(AR4711)的形态和演化。主要结论如下: i)几乎在活动区中每处地方,相距五小时观测到横向磁场排列方向和黑子半影纤维形态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似性。 ii)利用文[4]的方法,推断了本活动区强的垂直电流源和强的水平电流渠道。 iii)与1972年8月初著名的太阳活动区(McMath 11976)相类似,沿老活动区的中性线的新浮磁通管的两足点(偶极黑子)的分离运动导致了一个密集四极磁结构的形成。 iv)新浮磁通管似乎是本活动区最强的电流系统。 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电流/磁场环系的演化及其与耀斑活动的关系提供一个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利用赣榆站获得的精细Hα资料,分析了同NOAA6327和6331活动区相关的一个大暗条的活动情况,这是一个部分宁静和部分活动的复合暗条,伴有频繁的分裂和重现。特别是在10月29日附近活动区的耀斑活动后将它激活,暗条在耀斑的MHD长波的激发下,呈现出强烈的红移特征-向下沉降,本文利用VanTedetal所发展的暗条电流模型来解释暗条的活动,针对不同的背景场形式和参数,计算了暗条的不稳定(向上或向  相似文献   
105.
1986年2月4日太阳耀斑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天文站的H_α耀斑及3.2cm射电流量观侧资料、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精细结构照相和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向量磁场图,对1986年2月4日的六个耀斑的形态相关及演化联系,特别是0736UT 4B/3X大耀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果是: 1.4日大耀斑的初始亮点和闪光相的主要形态演化,与活动区中沿中性线新浮现的强大电流/磁环系密切相关。后者的主要标志是沿中性线的长的剪切半影纤维及它两端的偶极旋涡黑子群(1_3F_3)。 2.上述大耀斑与1972年8月4日0624 UT大耀斑爆发的磁场背景及主要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的储能和触发机制可能相同。 3.大耀斑爆发的H_α初始亮点,双带出现,环系形成,亮物质抛射和吸收冕珥等现象同3.2cm射电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重复性的前期小耀斑爆发位置和发展趋势与大耀斑的主要形态及演化特征相似。它们相对于剪切的纵场中性线两侧的位置相近或相同。因而,可以看作上述强大电流/磁环系不稳性发展过程中的前置小爆发。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核旋仪分量补偿测量原理与磁偏角补偿测量原理的推导,得出对分量补偿电流与偏置补偿电流进行选定的数学方法,并将这种选定方法应用到新一代数字化分量核旋仪的设计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定精确、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107.
张兴福  刘成 《测绘学报》2012,41(1):25-0
利用SRTM以及DTM2006.0全球地形模型构建剩余地形模型(RTM)数据,并将其转换为RTM高程异常。通过GPS/水准点的优化选择法,选择少量GPS/水准点的实测高程异常,扣除EGM2008模型以及SRTM与DTM2006.0模型求得的剩余模型高程异常,对残余高程异常进行拟合,从而进一步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最...  相似文献   
108.
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郄秀书  杨静  蒋如斌 《大气科学》2010,34(5):937-946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 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 质量轻, 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 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 (SHATLE2009) 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次, 共包括6次大电流回击过程, 采用0.5 mΩ的大功率同轴分流器和宽带光纤传输技术测量到了0.1 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30 m、60 m和480 m处的电磁场和6000 f/s的高速摄像观测资料。6次回击的电流峰值分布范围为11.2~16.3 kA, 几何平均值12.8 kA; 半峰值宽度为7.4~34.9 μs, 几何平均值21.6 μs; 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为0.5~1.4 μs, 几何平均值1.0 μs。成功的人工引发雷电实验证明新型引雷火箭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 其成功研制为雷电物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 以及雷电流波形资料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对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重庆10 kV高压输电线路雷击火灾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2007年7月12日重庆华浩冶炼有限公司粉末厂火灾事故,用力学性能分析和剩余磁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厂火灾发生处的10 kV高压输电线路进行鉴定,并结合雷电天气分析,得出该火灾事故是由雷击10 kV高压输电线路造成。该方法为在没有安装录波器和闪电计数器的情况下,判断输电线路故障是否由于雷击引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基于ADTD系统的雷电流波头陡度频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6 2008年在重庆地区监测的729598次闪电进行统计,重点分析雷电流陡度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流波头陡度及其频率随极性不同而差异较大,正闪陡度明显大于负闪陡度,而同陡度负闪频率却显著大于正闪;雷电流幅值与陡度相关系数为+0.613;采用电力行业标准DL/T620推荐波头时间反推得到的雷电流陡度和采用Ciger推荐公式计算得到的雷电流陡度的概率分布特征与统计特征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DTD系统获取雷电流陡度资料的局限性,为合理选取雷电流陡度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