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在时间间隔超过20年的两份全球地震目录里,选取所记录的浅源M≥6和M≥7主震以及M≥5的前震,计算了前震的发生率。当把它们各自的震级差范围作了归一化后,观测到的总比率与以前世界范围和区域范围的研究相似。把观测到的世界范围的比率同根据加利福尼亚小的和中等余震图象的普通地震成丛发生模型进行了比较。把余震模型推广到大主震前的中等前震的情况。总的来说,观察到的世界范围的前震比率超过了推广的加利福尼亚普通模型的2倍。发现由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区域构造所划分的地震子序列之间,前震比率有很大的有不同,逆断层地震的前震比率高于世界范围的平均值,而走滑断层地震的前震比率低于世界范围的平均值。在逆断层地震之中,大多数位于浅源消减带的地震有高的前震比率,而少数位于大陆的逆断层带地震有低的比率。这些差别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以前的地质调查发现在加利福尼亚(特别是南加利福尼亚)发生的逆断层为典型的低比率,而世界范围观测的主要是浅源消减带的地震,它们是多前震的。假设这是真的,那么加利福尼亚普通模型或许大大地低估了卡斯凯迪亚地区潜在(M≥7)前震之后发生特大(M≥8)地震的条件概率。在哈佛大学目录里,在已识别的前震-主震对中,震级差与观测范围的均匀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92.
分析大姚6.2,6.1级间歇性双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地震活动变化,以类比方法分析了同震型的1976年盐源-宁蒗6.7,6.4级地震序列,1971年普洱6.7,6.2级地震序列,寻求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姚6.2级与盐源-宁蒗6.7级序列中均出现一组P,S波振幅比为直线的前震;双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20~60d内,出现3,4级地震频度增高与b值、h值偏离余震衰减准同步异常的现象,第二主震临震前数天出现3,4级地震平静,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仅2~9h,相距震中8km内发生3级显著地震。为预测预报间歇性双震序列的第二主震提供了一定判据。  相似文献   
93.
郁曙君 《地震学报》1990,12(2):113-120
1970年以来,在华北地区(30-42N,109-125E)十次ML5.0地震发生前的若干年内,震中附近都存在4.0ML<6.0的地震集中持续活动的现象.这些地震的活动规模与未来主震的震级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将这些地震称为中等前震,定义了标志前震系列活动规模的三个参量:能量、持续时间和活动范围,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与主震震级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4.
大震前地震波频谱异常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德益  丁伟国 《地震研究》1994,17(4):319-329
本文使用数字地震记录,用相关函数谱分析方法计算功率谱,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1988年7月至189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及1989年2月至1990年12月发生在常熟地区的25个地震的P、S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地震、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及1990年2月9日常熟ML=5.5地震前P、S波频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2003年大姚6级间歇双震序列中,第一主震余震与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动力学、波形特征。提出了当第一主震序列中“大头波”和“小头波”两类波形的P波初动一致时,分类、分时段动态追踪P波和S波的振幅比值呈线性的一组,就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追踪前震波形变化。将其与岩样加压声发射试验结果中类似的前震波形特征做了相互印证,同时分析了初动方向相反的震例:1976年盐源-宁蒗6级间歇双震序列,指出可以初动方向相同、P波与S波振幅比值呈线性的情况为两个双震第二主震前震的判定特征。  相似文献   
96.
吸取唐山大地震的教训首先要加强抗震工作。1976年唐山地震是当时河北凹陷地震带处在活动期的加速释放阶段产物。近期印尼弧形地震带的强震频繁,地震资料表明,该带的浅源地震也正处在活动期的应变能加速释放阶段。根据前震活动对强震作短临预测既已获得突破,有待在世界范围内再见成功震例。地震前兆研究需在争辩中深入。  相似文献   
97.
孟连7.3级强震短临预报研究--应用"层次法"的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保燕  荣代潞 《地震》2000,20(3):9-14
孟连7.3 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发生,这对大震的地点预报十分有利,但中、强震发生后是否一定有大震发生,这仍然是预报难题.其次,中、强震发生后,究竟相隔多长时间后发生大震,这是另一个预报难题.以孟连地震作为震例,用"层次法"对上述二个问题作出回答.最后由"层次法"得到孟连地震的预报参数为:震中22°N,99°E;MX 7 .3;时间1995年7月12日.预测参数与实际地震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98.
岫岩5.4和5.1级地震前波谱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萍  王安东 《地震》2006,26(1):57-65
使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11月9日至2000年1月10日记录的52次地震共360余条数字化波形事件, 采用PITSA软件, 对发生在岫岩5.4级地震的27个前震和5.4级地震后的5.1级地震(最大余震)前25个余震的纵、 横波拐角频率比值fcp/fcs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岫岩5.4级和5.1级地震前的纵波和横波拐角频率比值fcp/fcs, 在2次较大地震前均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异常, 此异常可作为今后地震预测可能的参考与临震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宁夏及邻区1970~2015年14次M_S≥5.0地震前的中短期弱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区域M_S≥5.0地震的前震、广义前震特征,具体研究了空区、条带、信号地震和前兆地震等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各种异常的地震预测指示意义,并给出了宁夏及邻区直接前震的识别与判定标准。此外,还分析了内蒙古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M_S6.2地震前与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前弱震活动特征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对1965 ̄2003年云南地区强震前3个月内发生过的短临中强前震进行整理,将其按距离主震发生时间分为直接前震、临震前震与短期前震三类,然后通过地震序列动态分析地震活动,发现各类前震有以下显著特征:(1)直接前震:3、4级地震时间间隔临震时骤减;将地震序列从时间上分成三等分后,第二时段的地震频次没有明显衰减。(2)临震前震:震后第一天地震的频次较高而第二天相对过低,同时同一台站P波初动符号基本上一致或振幅比稳定在某一范围。(3)短期前震:震后10天前震频度衰减至零;20-30天左右地震频度骤增,同时h、p值也反应出类似的特征,30天h值迅速减小接近1或小于1,而b值基本稳定且均低于区域背景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