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姚鹏  余志斌  苏敏  安欣禧  周曾 《海洋学报》2022,44(6):106-115
作为珠江主要的泄洪排沙口门,珠江蕉门主要承泄西北江的径流和泥沙,与虎门通过横向汊道凫洲水道连通,其分水分沙的比例对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及通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凫洲水道分流比问题,本文基于蕉门分汊河口的形态特点及地貌特征,设计系列水槽实验,探究凫洲水道分流比、分流比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在保证宽度比、深度比和流量比均相似的情况下,该水槽实验可较高精度地模拟蕉门分汊河口分流比。凫洲水道分流比受到蕉门与虎门共同影响:虎门与蕉门的相对流速比越大,凫洲水道分流比越大,其主汊地位越明显。在现有的地貌特征条件下,凫洲水道主支汊转变的阈值是虎门与蕉门相对流速比,约为0.35。研究成果可为蕉门整治、保障其行洪通航安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上海浦东新开发区的发展,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与治理,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避开拦门沙和不避开拦门沙两类。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河口延伸、汊道演变的规律、汊道的形态与水力条件,提出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规划,近期以北槽-8m航槽为宜,远期可逐步开发至-12.5m  相似文献   
73.
高速测控目标全轨迹算法是高速目标实时监控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高速测控目标的动态显示机制,分析了常规全轨迹算法的弊端,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缓存分流"模型的高速测控目标全轨迹显示算法,解决了常规全轨迹处理算法内存资源分配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4.
楔挡分流结构爆炸损伤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丽  靳毅虎  孟杰  朱思帅 《地震学刊》2013,(6):617-623,630
楔挡分流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拦挡结构,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在爆炸等特殊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ANSYS/AUTODYN软件,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和混凝土的RHT(Riede-Hiermater-Thoma)本构,对前人试验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试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SPH算法和混凝土RHT本构在模拟混凝土介质中爆炸损伤的可行性。然后使用同样的算法和材料本构,建立全尺寸模型,对混凝土楔挡分流拦挡坝坝体内爆炸损伤及应力波传播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混凝土介质中爆炸成坑的机理,得到了楔挡分流结构在内部爆炸作用下的爆坑形态特征、药柱上下部混凝土损伤特点、破碎区范围。对坝体中冲击波传播及混凝土碎块抛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5.
大邑地区须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体系较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简单,且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也较盆地其他地区薄。针对现有研究成果有关物源方向存在众多争议的现状,本文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须家河组野外露头岩性组合特征识别、钻井岩心精细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反射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变化等方面入手,认为:①大邑地区及周边区块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方,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及其周边的古隆起;②研究区须二段处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环境,有利的储集砂体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③受沉积物供应、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分流河道频繁迁移的影响,在构造西南翼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构造主体部位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叠置区;④纵向上,两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反复叠置,形成了须二段上部连续发育且厚度巨大的砂岩。通过对大邑地区须二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气藏砂体展布的认识,对今后该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三角洲平原高弯曲分流河道内部结构单元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三区西部西块SⅡ12小层典型三角洲平原高弯曲分流河道为例,进行了三角洲平原高弯曲分流河道内部结构单元建模。首先根据高弯曲分流河道沉积层次性,以及河流弯曲机理,解剖了分流河道内部结构,识别出点坝以及侧积层单元,提取了侧积层形态参数和统计参数。其次采用椭球形方程建立了侧积层平面数学函数表达式,采用直线方程描述侧积层剖面形态,从而建立侧积层空间三维几何形态。最后,分两步建立了高弯度分流河道内部结构单元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采用序贯指示建模建立分流河道微相模型;随后根据侧积层数学模型描述侧积层空间分布。并在分流河道微相内部将侧积层模型嵌入,形成精细的高弯曲分流河道内部结构模型。以此思路为指导建立了SⅡ12小层结构模型,以此结构模型为基础的储层参数模型很好地再现了点坝内部侧积层对流体渗流的遮挡,为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热点景区存在规划不合理和旅客流量失控的矛盾问题,探讨了物联网环境下的多传感器数据地图匹配方法,研究了适合景区分流引导模型的流量参数选取及其评价,设计了物联网环境下的景区分流引导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在景区规划和流量分流、引导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许炯心 《山地学报》2008,26(1):15-21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 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输移比,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55~1997年间河道泥沙输移比对水沙变化的响应.从总体上看,河道泥沙输移比有较显著的增大趋势.输移比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955~1962年为快速增大;1963~1975年亦为增大,但增速减慢;1976~1979年为迅速减小;1980~1997年为较快增大.在分析了若干水沙指标对河道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宜昌-汉口河段泥沙输移比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来水量越多、3口分流比越小,宜昌一汉口河段泥沙输移比越大;宜昌站来沙量越少,3口分沙比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大;宜昌站洪水流量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  相似文献   
79.
浅水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类型与叠置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水湖泊三角洲在中国许多陆相盆地中广泛发育,其中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它们大多呈现河道频繁改道、多级交叉及叠置的特点,往往形成极为复杂的地下储集层相互叠置的分布格局。基于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的测井曲线特征,系统总结了浅水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河道类型与砂体叠置模式,并且分析了其对三角洲平原储集层砂体对比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分流河道河型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非典型辫流河型、非典型曲流河型和过渡型,其共同点是规模小、下切浅、分支快;而分流河道的叠置存在5种基本模式;河型与叠置特点决定了分流河道中泥质夹层分布存在2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分布式泥夹层与低角度侧积泥夹层。利用分流河道类型与叠置模式,可以分析河道发生变化的位置及井间砂体的连通情况,对储集层对比及连通关系分析具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避免小型蒸发量缺测的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性,用分流法避免小型蒸发量缺测,可解决实际的问题,保证小型蒸发量的准确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