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利用和合理选用起算数据,按照技术要求,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四等水准测量方式布设控制网和RTK动态测量技术、全站仪进行地形和管线测量,以及内外业一体化成图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作业中的技术指标及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从而有效指导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了作业进度,提高了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62.
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汊口的地貌演化格局对于三角洲建造和下游河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三级分汊口(南、北槽分流口),形成历史较短,但又经历了长江口最大的水利工程(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影响,故该分流口的变化是近年来长江河口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近50 a的地形、流域入海水沙和南北槽落潮分水分沙比等数据,探讨了南北槽分流口的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1998年前,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经历了由不稳定—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阶段,其中分流口沙洲洲头出现下挫—上提—下挫、主泓线则经历分流口南侧—北侧—南侧的周期变化,河槽断面由U型发展为W型.(2)长江大洪水是导致分流口地貌格局出现变化的动力因素.在洪水发生的间歇期,分流口地貌则处于由不稳定向相对稳定发展的调整阶段.(3)1998年修建沙洲洲头潜堤工程后,沙洲洲头出现上提—下挫—上提的微弱变化,但总体上沙洲头向北偏移,这导致进入北槽的分水分沙比有所减小.(4)自2002年以来,沙洲洲头因分流口的淤积而缓慢上提,潜堤北侧北槽上段淤积加重,潜堤南侧尤其紧贴潜堤部位侵蚀加剧,南槽分水分沙增大,分流口落潮冲刷槽进一步向南槽发展.  相似文献   
63.
本文在简要介绍气象部门社会公益研究院所改革在明确战略定位、增强创新能力、转变运行机制、企业转制和人员分流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取得领导、组织和配套措施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建立和完善理事会决策、科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新型管理体制,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考核工作和三元工资改革,完善配套管理办法、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等方面改革的主要举措,并简要分析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4.
何书会 《水文》2000,20(1):51-52
汊道型河道是平原区常见的一种河床形态,研究汊型河道的水面线及分流比是在汊型河道上设计交叉建筑物的必要依据。以沙河为例,采用“96.8”洪水调查资料,对汊道型河道的水面线及两汊分流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汊道型河道水面线及分流比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各有关要素的确定。  相似文献   
65.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含油气层段位于中生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为典型的浅水缓坡型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粒度概率曲线以牵引和悬浮二段式为主,C—M图以PQ段和QR段为主,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出12种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相,采用Coleman的方案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洪水线之上)、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洪水线之间)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之下)3个亚相带。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决口水道(扇)微相、溢流沉积微相、滨湖沼泽沉积微相,河口坝微相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占研究区储层的90%以上,根据砂体的岩石相组合、冲刷程度、水流能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其又可分为:充填河道、废弃河道、进积河道3种基本类型。储层物性以废弃河道为最好,单井油气产能亦最高,充填河道次之,进积河道和决口水道(扇)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6.
交叉裂隙作为裂隙网络的基本结构是控制场地尺度非饱和渗流特性的关键。随着流量的减小,交叉裂隙非饱和渗流将从连续、稳定的线状流转变为非连续、非稳定的滴状流,但目前对后者的研究还很少。在滴状流条件下,开展了交叉裂隙非饱和流动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发现了交叉裂隙滴状流存在毛细力驱动以及重力与毛细力联合驱动两种分流驱动模式。基于瞬态静力平衡方法,提出了一套液滴分流理论及计算模型,实现了动态分流过程的定量化描述与预测。结合模型预测与可视化试验,详细探究了两种模式下液滴的分流过程,阐明了动态分流行为受重力、毛细力、黏滞力共同控制的细观机制,并揭示了液滴长度、裂隙倾角、通道中液体的累积等因素对界面流速、分流体积比例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低流量、低饱和度条件下非饱和裂隙岩体渗流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及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67.
68.
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一段为例,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内部结构尚不明确。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等因素,并从测井资料提取反映构型要素的电性、物性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值交会图分析,建立构型要素由定性到定量的识别模型。研究认为,可将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分成三种级次: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的增生体;两种构型要素:河道主体和河道侧缘,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69.
姚鹏  余志斌  苏敏  安欣禧  周曾 《海洋学报》2022,44(6):106-115
作为珠江主要的泄洪排沙口门,珠江蕉门主要承泄西北江的径流和泥沙,与虎门通过横向汊道凫洲水道连通,其分水分沙的比例对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及通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凫洲水道分流比问题,本文基于蕉门分汊河口的形态特点及地貌特征,设计系列水槽实验,探究凫洲水道分流比、分流比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在保证宽度比、深度比和流量比均相似的情况下,该水槽实验可较高精度地模拟蕉门分汊河口分流比。凫洲水道分流比受到蕉门与虎门共同影响:虎门与蕉门的相对流速比越大,凫洲水道分流比越大,其主汊地位越明显。在现有的地貌特征条件下,凫洲水道主支汊转变的阈值是虎门与蕉门相对流速比,约为0.35。研究成果可为蕉门整治、保障其行洪通航安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上海浦东新开发区的发展,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与治理,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避开拦门沙和不避开拦门沙两类。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河口延伸、汊道演变的规律、汊道的形态与水力条件,提出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规划,近期以北槽-8m航槽为宜,远期可逐步开发至-12.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