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文针对特定工作的需求,首先地一种利用SAR图像模拟真实孔径雷达图像2的实现方法,然后探讨了一种基于边缘特征描述的实孔径雷达图像与光学图像的匹配算法。初步实验表明;该算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2.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公路勘测设计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实时动态RTK 技术在测设中线方面的成功应用, 突破了常规红外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中线的方法。本文作者论述运用路线CAD 程序和Work Bench 软件相结合, 实现GPS数据与路线CAD 数据之间的传输交换, 并在周口至界首高速公路测量中得到成功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3.
15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5月9日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局地极端大风天气的回波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的35.5 m·s-1极端大风,为该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2)江西高空具有明显的高层辐散,配合高空槽、低层较强辐合和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为风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3)导致广丰区极端大风天气的是A、B单体回波合并为超级单体回波后又发展成弓状回波结构所致;(4)江西东部走廊对大风的影响十分明显;极端大风过境时,具有气压上升,降水增大,风向突变,风速巨变,温度和露点下降等特征;(5)风廓线雷达上1 000 m以上低空突然风向逆转,风速突增是出现地面大风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5.
2007年是湘潭国土资源工作开拓创新、逐步规范的关键年,在这一年中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又一次新的跨越: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强化,耕地连续6年实现占补平衡;土地市场规范有序,招拍挂制度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取得实效,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逐步强化;建设用地保障有力,服务湘潭经济成效显著;"百日执法"狠抓实效,违法用地得到根本治理;公共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6.
曹舒娅  何琰  孙伟  殷昊翔 《气象科学》2022,42(5):602-609
利用FNL资料以及单、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7月6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自北向南罕见的伴有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江苏上空垂直方向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600 hPa以下存在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强烈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深层垂直风切、合适的0℃和-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产生。强对流发生过程中,冰雹云回波强度普遍在50 dBZ以上,顶高超过10 km,三体散射特征明显,同时存在气旋式辐合、回波悬垂等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表现出明显的冰雹云特征,下击暴流发生时低层速度图上出现强辐散区,预示着下击暴流天气的发生。随着ZH的增大,KDP值也有所增大,表明降水粒子尺寸增加,偏振雷达回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位变化也增加,当回波强度超过45 dBZ时,83.2%的KDP在1.5 (°)·km-1以上,CC值也超过0.97,利于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157.
水面水下无人系统的运动控制、航路规划算法设计和仿真中均需要考虑海流影响,定常海流动力学模型应用最为广泛.该模型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简化推导得到,缺乏验证试验支撑其可信度和准确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验证试验.试验中记录海流信息和无人潜航器多个航向的实航试验数据,同时设计具有与实航试验相同海流工况的半实物仿真对比试验.最...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阳泉市道路商品开发公司西收费站机房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阳泉地区架空明线雷击参数的简要分析,强调机房安装SPD多级防护的重要性,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159.
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卫星、自动站和其他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合并形成新弓状回波后又演变成逗点回波的过程。结果表明:(1)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过程,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强度的低层垂直风切变。FY-2C卫星的红外云图...  相似文献   
160.
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以及高空地面等各种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7月27日发生于武汉地区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在500 hPa副热带高压边缘反气旋性弯曲的西南气流中,受午后下垫面强烈加热、对流不稳定增强、局地中尺度辐合系统加强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雷暴云中宏尺度(Macro-scale)、微尺度(Micro-scale)的下击暴流在近地面形成的破坏性直线风是导致武汉地区大风灾害的直接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