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613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64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35篇
自然地理   5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市州动态     
湘潭市局开展"两挂钩"试点调查,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6月27日至7月2日,湘潭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携调研科、地籍科、规划科、耕保科等主要负责同志来到湘潭县、湘乡和韶山,现场勘察"两挂钩"试点工作情况,并听取了县(市)、所国土工作人员和项目所在地村、组负责人关于试点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从三县(市)15个预选项目中筛选出7个项目作为本次试点单位积极推荐上报。  相似文献   
92.
临海市市区一分局在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结合本地农村个人建房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断严格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发展,有效减少违法用地的发生。一是按照规划建设。会同规划部门做好村庄整体规划,特别是示范村,确定科学发展规模。二是把好建房审批关。严格执行土管法规定农村个人建房“一户一宅”的标准和临海市政府规定农村个人建房的大、中、少户用地限额标准,实行五不批:原有宅基地超过法定面积的不批;出卖或出租住房的不批;分户后达到法定面积的不批;  相似文献   
93.
为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切实方便群众,玉环县国土资源局出台“三改”方案。一改流程。以便捷高效为目的,把原先较为繁多的申报流程“化繁为简”,解决了以往国土所受理建房申请后多次往返于全程代理室窗口与建房户、村委会、乡镇之间的问题,并使办事承诺起止时间更为准确。二改表格。以全面真实为原则,对《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申请表》、《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呈报表》进行了修改,并严格要求经办人员对表格内容真实性负责,同时修改并启用了新的《农村村民建房用地批准书》。  相似文献   
94.
当前,建设用地空间已成为地方经济实现再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耕地占补平衡已成为地方建设项目用地顺利报批的瓶颈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施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战略的有效途径。对此,省政府和省厅高度重视,今年7月,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亲自带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厅局的领导先后到衢州的柯城、  相似文献   
95.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并于10月19日正式公布《决定》全文,这份《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6.
宁阳县蒋集镇圩子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空心村”改造工程,通过多渠道筹资,大力度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宁阳县经济条件薄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空心村”改造的先河,其成功经验为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与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如何结合提供了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97.
1鄄城县节约用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鄄城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996-2006年,鄄城县GDP平均每年增长11.47%,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3.23%,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01.09%,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51%,而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只增加0.67%,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节约型的新路子。全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总量保持了动态平衡,建设用地总量没有出现无序增长,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8.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就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引导农村建设依法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  相似文献   
99.
枣庄市山亭区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立足山区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的机遇,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区共投资7000万元,完成国家、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个,开发整理土地3800hm^2,新增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0.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 in terms of annual net income per capita, we define six type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i.e. "to be extremely poor", "to make a basic living", "to dress warmly and eat one's fill", "to try to enrich (to disengage poverty)", "to be well-off" and "to be affluent". The data of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of all the 292 villages between 1990 and 2004 in rural Gongyi City, He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verified and classified.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Gongyi's rural economy has boosted up remarkably from the relative-poverty and absolute-poverty stages in 1990 to the well-off in 2004. However,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between villages present a trend of enlargement, whil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fluctuating. On the other hand, spatial analysi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shows that most villages with relatively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ere located along national expressway and most villages with absolute-poverty lay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n 1990. Since the 1990s,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ve had strongly positive effects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Initial economic found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lso contribute to villag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villages with location advantages, such as near urban center or industrial parks, have more chances fo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periphery" economic structure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