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6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152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040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地理   149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干旱是世界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是自然灾害中经济损失最重、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我国深受干旱灾害的影响, 近几十年干旱事件频繁发生, 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 讨论全球干旱指数研究进展对于我国干旱研究及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介绍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国气象干旱指数、农业干旱指数、水文干旱指数、遥感干旱指数以及综合干旱指数研究进展, 并与我国干旱指数研究情况对比。探讨我国在干旱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干旱指数适用性比较不足, 新的机理性干旱监测指数研究不足, 干旱预测预警研究不足。因此加强干旱机理机制研究、开展干旱监测准确性定量评估和加强数值模式在干旱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水、氮供应水平对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Stievia rebaudiana)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研究了灌溉量(常规灌溉,320mm;节水20%,灌溉256mm;节水40%,灌溉192mm)和施氮量(0、100、200、300kg·hm-2)对甜叶菊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甜叶菊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和产量,施氮处理间光合速率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灌溉量从192mm增加到320mm,甜叶菊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00、200、300kg·hm-2下甜叶菊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增产6.00%、9.17%、9.76%,256mm灌溉量和300kg·hm-2施氮量为甜叶菊高产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4 177.50kg·hm-2。  相似文献   
993.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espectial-lyin the aspect of calamities,are made on the history documents of past 1500 years about Haiˊan region,Jiangsu Province.There existed two obvious flooding-drought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one was from 1550 AD to 1850 AD and another was 100 AD to 1200AD.The period of 1550 AD to1850 AD is interrupted by two relatively arid and cold climatic periods:one was from 1630 AD to 1700 AD and another was 1750 AD to 1820 AD.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lamity periods is that they occurred by turns,and sometimes,both drought and flooding occurred in the same year.The instability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Little Ice Age may b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flooding and drought in Haiˊan region.Research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 of flooding and drought is in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lar activity,and therefore,occurrence of the flooding and drought may be in 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solar activity.This hypothesis may need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4.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来,杭州市农业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立足保护、突出建设、保持领先、创新利用”的思路,在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惠民利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性、领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适合杭州实际的基本农田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995.
张勤 《中国地质》2004,31(Z1):67-71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土壤样品中54种指标的配套分析方案及分析质量监控系统,并完成全部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为项目提供了巨量的基础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酸雨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国土壤酸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土壤的酸化,Cd和Pb等有害元素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含量上升,特别是土壤在碱性至弱酸性范围内,Cd的生物活性急剧提高,给农作物安全生产带来了危害。土壤酸化还造成K、Na、Ca、Mg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急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下降。针对土壤酸化带来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建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改进施肥结构;适量施用石灰、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997.
成都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镉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四川成都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Cd为对象,对其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初步探索。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为输出途径进行研究。经过计算,经济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平均值为17.76g/hm2·a,灌溉水和化肥通量明显较低,三者对土壤Cd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86%、10%和4%。对于6个不同的地区,三者比例略有差别,大气干湿沉降所占比例最高达94%,最低也达到了77%。Cd通过农作物收割输出的量相对较小。土壤Cd年净增量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制约,因此大气环境质量应是重点监控的对象。以耕作土体为研究介质,经估算,当前的Cd年平均通量可引起土壤Cd的质量分数升高0.006mg/kg。  相似文献   
998.
陈旭初 《广西气象》1998,19(4):41-42
通过7a美国七彩山鸡引种试养殖繁的研究,得出七彩山鸡人工孵化的气象条件指标,并提出提高七彩鸡化壳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王成斌 《福建地质》2008,27(2):254-258
水仙花为福建省特色农业之一,简要介绍了漳州水仙花生长特性,初步探讨了水仙花生长区的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建议选择与原水仙花田农业地质背景相似的西洋坪一带作为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1000.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咸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咸,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