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2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1523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016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8篇
自然地理   149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李小建  高更和 《地理科学》2008,28(5):616-623
通过对河南南阳黄庄村农户和农业生产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分析,发现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平原村庄,在耕作半径极小的情况下,存在以住宅和村庄为中心的带状农业区位。从村边向外,可分为蔬菜带、蔬菜粮食混作带和粮食带。相应地,作物的劳动密集度逐渐降低,村地块的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农户微地块单位面积的投入和收益随距村庄距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对农户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该结果验证了杜能环在耕作半径较小的中国中部农村的存在,但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物理交通费用的不同,而是作物劳动密集度和地块肥力的差异,基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劳动力耕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地下水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贾亚男 《中国岩溶》2003,22(4):306-312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改变天然土地覆被从而对脆弱敏感的岩溶水文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业土地利用出发综述了当前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水影响的研究。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围绕着水质和水量两个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天然植被的清除,农业灌溉和排水,农业集约化所带来的化肥杀虫剂等的使用以及污染物质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和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建立模型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3.
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家猪的起源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至目前为止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的食物则更容易受人类饲喂活动的影响,故此,理论上,探索猪群间的食物结构差异,了解人类的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的影响,可望科学地辨别家猪与野猪.对山东后李文化时期(约8500~7500年前)小荆山遗址的人骨以及月庄遗址的动物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猪群食谱差异,并通过与先民以及其他动物的同位素数值比较,尝试科学地鉴别家猪与野猪.先民的δ^13 C(平均值-17.8‰±0.3‰和δ^15 N(平均值9.0‰±0.6‰)表明,先民虽已开始从事粟作农业,但粟作农业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尚不占主导地位(因为粟类植物是一种典型的C4植物),先民还主要以采集、狩猎或驯养家畜为生.牛的δ^13 C值(-16.1‰)和δ^15 N值(6.9‰),表明其食物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兼具少许C4类植物.与牛相比,鱼的δ^13 C值(-24.9‰)更低而和δ^15 N值(8.8‰)更高,显示出欧亚大陆淡水鱼的同位素特征.依据δ^13 C值和δ^15 N值的不同,猪可分为3组:A组,由两头猪组成,具有低的δ^13 C值(-18.1‰,-20.0‰)和δ^15 N值(4.7‰,6.0‰);B组,仅有一头猪,具有最高的δ^13 C值(-10.6‰)和居中的δ^15 N值(6.4‰);C组,仅有一头猪,其δ^13 C值(-19.0‰)较小而δ^15 N值(9.1‰)最高.现代或古代野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已经表明,野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其δ^15 N值更接近于食草类动物而远离食肉类动物.通过与小荆山遗址先民、野猪及河南西坡遗址(仰韶文化,6000—5500年前)和康家遗址(龙山文化,4500~4000年前)家猪同?  相似文献   
964.
在风景优美的大兴安岭南麓,碧绿的草场和古老的河流依然妆点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契丹族的故乡,也是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互溶的殿堂。辽朝中期以后的几位皇帝就安葬在这块山水相映,碧野蓝天,幽谷林密,融融民风的土地上。他们生前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为这里佛事的兴盛投入了相当的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地理教学》2009,(7):48-48
膜下滴灌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它通过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又通过可控管道,将水、肥融合液均匀、定时、定量地滴人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实现节水、增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68.
中国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情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牲畜和粮食产量动态模型",模拟出2000-2030年间中国粮食和牲畜的数量和需求量的地理分布,然后应用GAINS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农业N2O排放量。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农业N2O排放量为1533ktN2O,到2030年将增加到2000ktN2O左右,增长31%;农田N2O排放占农业N2O总排放量的80%,2030年农田N2O的排放量比2000年增长37%。由于活动水平数据的模拟结果不同,各情景的N2O排放量不同,其中INMIC_低情景中N2O的排放量稍高于中、高排放情景。我国农业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江苏、湖南、云南、安徽等省,到2030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和湖南五省的N2O增加量在30ktN2O以上。硝化抑制剂作为N2O的减排措施,从2015年开始实施,减排效率由4%上升到16%。采用IPCC默认排放因子会高估我国农田N2O排放。  相似文献   
969.
北川县概况     
《中国地名》2009,(11):77-77
北川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北部,属四川盆地平丘至高原的过渡带。境内海拔540~4700米,总面积28692平方千米,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有羌、藏、回、苗、壮、彝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5%,辖16个乡(镇)。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安县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县。  相似文献   
970.
陈蓉  毕坤  邹世荣 《中国岩溶》2009,28(2):194-196
为改变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产品产出率低、品质差的现状,从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土壤缺少微量元素等特征入手,利用富含矿物元素的硅酸盐岩,开发生产多元素液态矿物肥料,补偿喀斯特地区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矿物营养元素。2002年以来经100多个农户及贵州省各地土肥站、农业科研生产部门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十几个县市进行了700多亩种植试验,获得了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农产品质量提高的效果。施用多元素液态矿物肥种植的水稻、玉米、辣椒、油菜、烤烟、水果及蔬菜等20多个农作物,其90%以上的作物增产超过5%,70%增产超过10%,农产品的蛋白质提高1~2个百分点,稻谷支链淀粉提高2.7%,果实的外观色、香、味、形得到明显改观。实践证明施用多元素液态矿物肥料是提高喀斯特地区农产品产出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