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7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749篇
大气科学   1475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1455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50篇
自然地理   252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余慧容  杜鹏飞 《地理研究》2021,40(1):152-171
农业景观保护是实现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农耕文明传承、乡村风貌维系、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乃至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本文借助对发达国家农业景观保护路径的长时间尺度历史回顾,总结归纳出农业景观保护路径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般经历传统保护、应对保护、管制保护、治理保护和管护保护五个...  相似文献   
82.
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持续农业体系建立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耀双  刘惠涛 《中国沙漠》1996,16(2):185-190
吉林省沙化土地的87.9%分布在吉林省西部白城、松原半干旱地区,统属科尔沁和松嫩沙地,面积9216.5km2,占吉林省西部总面积的19.6%。8年(1986年~1993年)实践证明:针对沙地环境特点建立的“乔、灌、草”、“果、药、杂”、“田、林、草”为主体的三种持续农业体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3.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的农业用地不可避免的被转用为非农业用地。在农地转用的过程当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由于农地被利用于收益更高的非农业领域,土地价格大幅攀升,由此产生了数量可观的土地增值。土地增值归属于谁或者应该如何分配,一直是存在争议的,特别是在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地转用由政府垄断的情形下,如何认识与分配土地增值,是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在土地增值分配问题上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并由此提出以恰当方式体现社会分享土地转用增值…  相似文献   
84.
85.
王屋山,传说中愚公的故乡,西接中条,东连太行,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俯视着滔滔黄河在其脚下流淌。  相似文献   
86.
在回顾许昌古城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归纳了许昌古城的景观特色:绿地与水面交错,生态景观齐备;居住与商业功能区明晰,街区格局完整;历史沉淀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受中原文明熏陶,社会风俗古朴。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结合许昌古城景观特色,提出了许昌古城景观的重建建议:以护城河景观带为切入点,建设自然与人文因素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从复兴和保护角度,构建汉魏风格的古城街区景观;从发掘和弘扬角度,突出许昌古城的汉魏文化景观;从明晰现代城市功能角度,开发旅游产业景观。  相似文献   
87.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卢静 《国土资源》2003,(11):32-34
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用地需求增加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自1 985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2%的增长率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之相适应的是,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使得建设  相似文献   
88.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来自现代化发展及其带来的技术经济变革的严重威胁,在一些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农业替代传统农业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之一,由于无法全面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因此无法揭示传统农业地区真实的生态环境状况,也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值生态足迹是对传统生态足迹的一种改进,试图利用能值分析理论的优点囊括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然而,目前能值生态足迹研究往往受到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无法真正将人类消费的各种资源、产品和服务纳入进来。为此,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引入能值生态足迹理论框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使之能够全面衡量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利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我国传统农业地区贵州省从江县为例,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从江县2007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9.3311 ha,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14.5638 ha,人均能值生态赤字为5.2327 ha。可见,从江县的生态承载力仅能满足当地居民消费总需求的64%,当地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与传统生态足迹的评价结果差异十分显著。传统生态足迹评价结果显示,从江县的生态承载力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少量生态盈余。进一步分析显示,从江县居民对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吸纳服务和侵蚀控制服务的消费,在从江县总生态足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从江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受现代农业影响而发生的部分改变,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逐步显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所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频繁翻耕和砍伐森林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贝塞尔曲线在虚拟森林景观单树几何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景观模型的生成,需要对实际景观进行抽象和简化。树几何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虚拟森林景观的两大要素。而树几何模型的构建又是林业GIS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树几何建模中,树干及树枝形状的可视化表达具有突出意义。由于实际树种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中建树模型,通常采用基于过程建模的方式,而这将面临用户如何对模型进行交互式控制的问题:参数太少,不足以描述树形态特征,而参数太多,则模型难以生成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贝塞尔(Bezier)曲线这种基于控制点的自由曲线来描述树木中的树干以及树枝形状,利用对曲线控制点的变动来控制曲线的形状,进而生成形态各异的树形状,对此,我们基于ActiveX技术生成Bezier曲线控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表示多种形状的树干与树枝,具有操作简捷、计算速度快,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0.
程品运 《暴雨灾害》2005,24(3):10-12
从近年来宜昌市各级“兴农网”站建设和运行的实际出发,阐明了加快“兴农网”信息进村入户进程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兴农网”站信息源渠道的思路和措施,分析了发挥农村有关组织和个人在加快“兴农网”信息进村入户中的作用;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