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434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946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为精确描述面内端部激励下拉索非线性振动机制,构建抽象端部激励下的拉索力学描述模型,分别推导了拉索拟静态振动和模态振动控制方程,基于有限差分法给出了拉索模态振动的数值求解方法。由于垂度效应的影响,在轴向、竖向以及轴向和竖向共同激励下拉索的拟静态索力与端部位移采用一个非线性方程予以表征。拉索拟静态振动可视作外部激励施加在拉索上,引起拉索的非线性模态振动,通过理论推导分别求得模态振动的控制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在模态振动过程中,拉索的动力特性(如刚度和周期)不断变化,索力和拉索变形相互耦合,使得其求解非常复杂。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并基于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数值求解方法的准确性。重点讨论了拉索模态振动共振机制,结果表明,在轴向、竖向以及轴向和竖向激励下,拉索模态振动存在多个共振区域,包括小周期、0.5T1、T1和2T1等(T1为成桥状态下拉索基本振动周期);在共振区域内,拉索振动索力幅度较大,模态振动对总索力的贡献系数较高,超过0.4,在实际工程中不容忽视;拉索阻尼对模态振动的影响较大,增加拉索阻尼比将改...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采用1985~2015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及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海温(SST)等资料,基于大范围SST异常的确定规则,在北太平洋区域选取了8个暖事件,采用跟随SST异常中心的动态合成方法,研究分析了冬季北太平洋生命史为50天左右的大范围SST暖异常在其盛期前后的月内尺度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范围SST暖异常前期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2)SST暖异常伴随的大气结构在前后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前期SST暖异常上空伴随着相当正压的偶极型气压异常(即东北侧为异常高压而西南侧为异常低压),对应大气偏东风异常。后期SST暖异常区北侧上空伴随着相当正压的低压异常,南侧为弱高压异常,对应大气偏西风异常。(3)在SST暖异常后期大气出现了气旋式环流异常响应,这主要是因为高频瞬变涡旋反馈强迫在起关键作用,且瞬变涡度的强迫作用是主要贡献因子。(4)海流结构在前后期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前期海洋动力过程不利于维持SST暖异常,后期异常暖平流和异常下沉流均有助于维持SST暖异常及其对大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论述了分形内插的基本方法 ,提出了基于局部图形特征的分形内插 ,并编制程序实现了线状实体的分形内插 ,该方法的深入讨论 ,为在不同尺度下空间物体的形态变换提供了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在世界大洋(包括太平洋)范围内,平顶山顶部大都由纤有孔虫石灰岩组成,含有相对稀少的海胆类、瓣鳃类以及其他大型生物的残留体。这些岩石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磷酸盐化,通常被铁锰结壳所覆盖,但岩石内也含有不同的铁锰物质。山顶的海水深度通常约为1~2 km,磷酸盐化石灰岩的年龄大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额很傲包图英云闪长岩体,出露于西乌旗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及古亚洲洋俯冲消亡过程,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额很傲包图英云闪长岩高硅富铝,富钠贫钾,高锶低钇,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相似文献   
996.
影响GPS高精度定位和低轨卫星高精度定轨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卫星钟差,具体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多项式内插来加密GPS精密卫星钟差的方法,并对德国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精密卫星钟差进行处理,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后,比较了不同加密方法处理的精密卫星钟差的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内波为发生在层结海洋内部的亚中尺度波动,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特别是海洋混合及能量级串研究,不可或的缺环节。孤立内波的突发性巨大冲击能量可对水下航行和工程设施构成灾难性威胁,实现实时监测与预报海洋内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南海是全球海洋中超强内波多发海区之一。长期现场观测表明,吕宋海峡以西海域内孤立波振幅高达150~200 m,且终年发生。因此,南海是目前海洋内孤立波观测与研究热点海域。本文以2015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论文为依据,评述南海内波研究新进展,认为7 a来研究成果取得质的提升。第一,实现了由卫星为主要手段2D观测到以卫星与潜标同步3D观测为主要手段的提升。由此催生出振幅240 m超强内孤立波、中尺度涡对内波的调制作用、重现周期23 h内孤立波、浅海内孤立波裂变现象、深海盆内波及动能级串等创新成果。第二,研究区开始呈现向中部深海盆扩展趋势。迄今为止,南海内波观测与研究集中在吕宋海峡以西和北部陆架,现已出现向中部深海盆扩展趋势。第三,海洋探测高新技术应用于南海内波观测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由卫星高度计沿轨海面高度场二维平面波分解技术得出的南海M2内潮辐射图,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南...  相似文献   
998.
咸海地处中亚,气候和人类的双重影响下湖面急剧萎缩引发区域生态危机,定量解析其水量平衡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对咸海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9年密集时序Landsat影像、T/P卫星、Jason1/2测高卫星及咸海数字测深模型(DBM),提取近30年咸海面积、水位变化信息,重建咸海水位-面积-库...  相似文献   
999.
林爱兰  LI Tim  王璐  李春晖 《大气科学》2021,45(3):633-650
采用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等方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化诊断,探讨其物理过程.主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ISO与热带ISO活动关系密切,当热带ISO处于印度洋位相(第1、2、3位相),则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偏西,当ISO处于太平洋位相(第5、6、7位相),则南亚高压东...  相似文献   
1000.
大陆边缘海是不同来源、不同性质有机碳沉积和埋藏的主要场所,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东海内陆架接收大量陆源有机碳,并且具有较高的海洋生产力,是研究沉积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的理想场所,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的视角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