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2篇 |
免费 | 474篇 |
国内免费 | 12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5篇 |
大气科学 | 47篇 |
地球物理 | 102篇 |
地质学 | 3886篇 |
海洋学 | 382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228篇 |
自然地理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213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通过对区域化探中的面金属量(Ps)与环境评价中的污染指数(Pi)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一步推演,建立了元素污染量(W)这一命题。以各元素污染总量排序来评价兰州地区土壤污染元素组合,其特征是1极易污染量最大元素为Hg,其污染量值占了全部污染量的37%以上;2常见污染元素为Pb、Zn、Cu,其3元素的污染异常出现率在80%以上;3Hg与Pb、Zn、Cu总量之比约4∶1;4排在Hg、Pb、Zn、Cu之后的各元素大多是一种特征指示元素,代表了某种工业类型三废排放的污染突出元素,如F代表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Cd代表了机械工业,Cu、Cd代表了仪器仪表工业等。这种元素污染量的组合特征对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研究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时期冰川、深海、黄土、河湖沉积地层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a/Mg、B/Ga和Rb/K曲线编制了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桥源组显示2次海侵的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桥源组中下部和中上部时期。对样品进行ICP-MS稀土元素分析和砂岩矿物成分分析,根据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判断,桥源组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根据Dickinson图解、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综合分析,构造背景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大陆岛弧的特性,但少有被动大陆边缘成分。物源来自于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993.
圆陀角地处长江北支与江苏海岸的交汇处,发育了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潮滩,潮滩沉积物元素可记录海岸环境变化的信息。在圆陀角附近潮滩采集了长度为218 cm的YY孔岩芯,常量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芯沉积物平均粒径与大多数元素之间相关性好,“粒控效应”特征明显。除Ca、Na、Ti、P、Sr外,岩芯大部分元素含量自下向上呈现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趋势,并在岩芯132 cm深度出现最大值。根据圆陀角附近海岸沙嘴长江北支变迁的证据,苏北岸外海域是长江北支的重要泥沙来源;粒度和粘土校正后的元素含量呈自下而上由低变高的趋势。邻近区域沉积物元素富集系数分析显示,在1956年前后,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56年以前的主要来源于长江,1956年以后演变为主要来源于南黄海辐射沙洲南翼。 相似文献
994.
995.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颗粒对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子色谱离线螯合结合ICP-MS的方法,对胶州湾海水中的微量元素(V,Co,Ni,Cu,Mo,Cd,Pb,U,REEs)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测试前对在同一站位不同层位采集的平行海水样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酸化处理:一份采取先过滤后酸化的方式,以获得海水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份采取直接酸化后分析的方式,以评估悬浮颗粒中的可交换态微量元素对溶解态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V、Ni、Cu、Co、Pb以及稀土元素(REEs)的质量浓度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悬浮颗粒物质可能对海水中相应元素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应离子或离子团的电荷性质、在海水中的配位作用以及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于胶州湾这样的近海海域,悬浮颗粒物质是控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前,在我国使用双指标体系圈定矿体,即用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两项品位指标圈定矿体。在用双指标法圈定矿体时,矿床或矿体中不可避免含有部分矿块品位介于边界品位与工业品位之间的资源储量。在我国矿山露天开采、地下-露天联合开采中,边际品位最优化的经济 相似文献
999.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岩及花岗岩在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