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640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11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发现,高山峡谷区内土壤中元素的表生活动以表生富集作用为主,元素表征富集作用的程度、富集层位和粒级等受矿化作用和自然风化作用双重影响。非矿化地段土壤中元素的表生富集程度较矿化带处土壤中元素表生富集程度更强;矿化带处B层土壤比A层土壤中元素的富集强度稍大,元素明显地富集在粗粒级组分中;近矿(化)带的非矿化地段,A、B两层土壤仍受到矿化组分的影响,A层土壤比B层土壤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粗粒级组分比细粒级组分反映敏感,C层土壤中元素在细粒级组分中轻微富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调整了高山峡谷区土壤测量工作方法,经试点测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2.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表生环境中铂、钯存在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西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铂的存在形式研究表明,贵州西部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的铂、钯主要由>5 μm颗粒铂、钯和≤5 μm的超微细铂、钯组成,前者的存在形式既有硫、砷化物颗粒铂,又有金属互化物类颗粒铂;后者的存在形式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其次为水提取态、粘土吸附和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及与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结合的超微细铂、钯.粒径数据的初步统计表明,硫、砷化物颗粒铂的粒径主要集中在5~10 μm之间,金属互化物类颗粒铂的粒径为8~11 μm.含量数据的统计表明,颗粒铂的含量占样品总量铂的10%~70%,超微细铂占样品总量铂的30%~90%,其中水提取态、粘土吸附和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态4种超微细铂占样品总量铂的20%~50%,剩下的10%~40%为与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结合的超微细铂.  相似文献   
144.
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的隆升历史是新生代以来众多地质事件的边界条件。因此,它对于我们理解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以及亚洲环境变化等许多地质过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各种替代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高原隆升历史,然而,不同方法所得出的高原隆升历史并不一致。这主要归咎于一些替代指标本身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严重阻碍了获取正确的高原隆升历史。在对这些替代指标进行详细的阐述之后,对其指示的高原隆升历史进行重新评估,并结合在高原腹地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原西藏高原的隆升模式,即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始新世就已经达到现在的海拔高度,而此时青藏高原北部还是低地,南部和西部可能还处在海洋环境。在中新世时,高原向北、向东和向南生长并在第四纪时形成现在的高原特征。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46.
李涛  王宗秀 《地学前缘》2009,16(4):215-224
利用天然地震数据分析研究得到的中地壳滑脱层的深度、活动方式、强度等结果,与重磁异常基底解译成果相结合,提出华北地区在中地壳位置发育有区域滑脱面,其特定壳层及深度位置决定了其在华北深浅构造关系转换中,起着“屏蔽”或联系的重要作用,而在华北伸展变形中是地块运动变形的底边界面。上地壳各个部分在沿其滑动时,因速度差、侧向约束条件等的不同,而派生出断叉线、横向调整断裂及相应的凸起、凹陷断块等次级单元。它们构成了华北上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并直接控制着盆山空间分布、构造地貌单元发育。研究提出了华北上地壳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上地壳基底构造分为9个一级单元(Ⅰ~Ⅸ)和23个二级单元。其中一级构造单元为:Ⅰ阴山北部东西向区域凹陷断块;Ⅱ阴山-燕山区域凸起断块;Ⅲ太行山区域凸起断块;Ⅳ大别山区域凸起断块;Ⅴ渤海湾盆地断坳、断隆区;Ⅵ南华北盆地断坳、断隆区;Ⅶ鲁西区域断隆区;Ⅷ下扬子区域断坳、断隆区;Ⅸ鄂尔多斯区域断坳区。  相似文献   
147.
魏春景 《地学前缘》2011,18(2):1-16
变质作用p T 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 T 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维热模拟假设引起热扰动的构造作用在瞬间完成,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开始变质作用演化。二维热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壳加厚过程中(岩石埋藏阶段)伴随明显热效应,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有少量加热,达到温度峰值。反演变质作用的p T t轨迹包括3种方法: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和变质相图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详细岩相学研究为基础,在岩石中划分出两期以上矿物组合。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在确定不同期次矿物组合的平衡和p T条件上有若干不确定性。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理论上非常完善,依据矿物(石榴石)的生长环带计算岩石的p T t轨迹,但是由于难以确定矿物生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缺少复杂固溶体的活度模型等,致使该方法实用性较差。目前反演岩石p T t轨迹的最好方法是变质相图方法,该方法依据p T视剖面图上矿物等值线温压计,模拟由矿物的世代关系和生长环带所记录的p T条件变化,并可以定量模拟变质过程中的矿物组合演化、变质反应和流体行为。对不同中压型变质带和超高压型地体中岩石p T t轨迹的反演模拟表明,岩石在构造埋藏阶段应伴随明显热效应,发生一系列递增变质作用,几乎同时达到压力与温度峰值,岩石折返过程以等温降压型(ITD)为主。这与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而与二维热模拟结果大体相似,但一般折返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148.
稿件编写的一般项目和顺序:中文文题/作者中文和汉语拼音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全称(含城镇名和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作者汉语拼音姓名和英文文题/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包括引言、论证材料、结果讨论、  相似文献   
149.
《岩石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坚持以创新性、综合性、前沿性、导向性为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全国广大地学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  相似文献   
150.
湘西表生环境中的砷及其生态健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是金、砷、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区域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湘西所出露的地层均显著富集砷,是砷的高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元素存在相态的实验进一步表明,新元古界至寒武系中的砷以易迁移形式为主,母岩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风化土壤中的砷的含量较高,土壤砷的高背景特征受人为采矿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呈现高异常,土壤、水体砷的高异常已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