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842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757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复杂,选取隧道拱顶竖向位移为研究对象,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竖向位移的监测方法,在阿拉坦隧道进行了实地监测,并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0.6倍洞径范围内开挖对拱顶围岩竖向位移影响较大,达到总位移的61%~67%;与75 m范围内竖向位移比较,距离隧道中心1.2倍洞径处竖向位移几乎为零,围岩松动圈已延伸至地表,离隧道中心线越远扰动强度越弱。数值计算得出岩层及地表变化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82.
土壤中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由于城市湿地土壤受特殊水文条件影响,土壤全氮(TN)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因此研究土壤TN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本文以再生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北京门城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区,运用ArcGIS和地统计学对该区土壤TN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TN质量分数较高,差值明显,变异系数达47.35%;比较不同的植物群落区可知,香蒲群落区土壤TN质量分数最高。对影响研究区土壤TN分布的因素分析得出:土壤TN、全磷(TP)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P0.01);TN、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P0.05);气候因子中,湿度和温度对TN分布同样影响显著。水质参数中,再生水出水口处测得的土壤TN的指标数值更高,随出水口距离的增加,参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逐步趋于稳定,说明植被对湿地土壤中氮素空间分布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丹江口水库二期蓄水后,根据2013~2015年地震台网监测成果分析,库区地震主要以微震、极微震为主,震中位置每年均呈团状或带状聚集在5个密集区,没有随库水位变化发生明显迁移现象。丹库区地震强度和频度高于汉库区,丹库区以水库地震居多,汉库区以水库地震及其他类型非构造地震居多。  相似文献   
984.
为深入探究新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基于1990-2015年新疆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残差法对新疆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估算结果与影响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技术进步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新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是一种典型的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2)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很强的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技术转移和转化是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制度进步和自主研发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不明显。(3)新疆制度发育尚不完全,阻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因素很多。(4)新疆的R&D经费投入偏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未能显著地促进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85.
海地地震发生后,更多的余震持续摇晃着这个国家。这次Mw7.0级地震来得如此迅速、如此猛烈,让人束手无策。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目前,一种新的激光成像技术正在改变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86.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 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 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P波尖锐.在利用FK方法计算合成地震图的基础上,发现该震相是由S波入射到自由地表形成水平传播的P波(文献称为surface P wave,自由地表P波)或者包括S波入射到地表后形成的多次P波或其散射震相.由于该震相是由S波和P波之间耦合而形成,本文将其定义为sPL(s coupled into P) 震相.理论波形研究表明,sPL相对直达P波的到时差对震中距离不敏感,而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因此可以很好的约束震源深度.本文以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为例,证实了sPL确定震源深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观测到sPL震相的情况下,离震源50 km以内的一个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就可以帮助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而不需要精确的震中距离.由于sPL震相出现距离较近,对于较小(三级以上)的地震也可以应用,因此在稀疏台网布局情形下sPL对于确定中小地震深度应该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87.
简要介绍地震与爆炸的震源物理性质及地震波激发机制特征。利用地震观测波形直达纵横波震相能量释放的差异,在时间域引进标志事件震源性质的参量a。132个台站记录的22个不同震源类型事件的计算结果表明,a值具有震源性质依附效应,展现出在事件识别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8.
应用振幅谱反演方法,对2009年3月25日黄海M_L 4.0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在震源位置固定情况下,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矩为7.17×10~(14)N·m,矩震级约3.8级,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走向40°,倾角80°,滑动角150°,与震中附近区域的中国断层线走向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89.
用P波初动波形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文安地震为例,拓展了基于P波初动波形和区域格林函数库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格点搜索方法。通过利用P波初动及随后几个波动周期的波形信息,获取文安5.1级震源机制解。应用示例表明,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证实了利用P波初至后几个周期的波形信息自动搜索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0.
为了解高压水渗流作用对裂隙岩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合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岩体高压压水试验的渗压及变形测试成果,采用多孔连续介质全耦合理论,研究了试验区岩体测点在压水孔加压和卸压过程中的孔隙压力和位移变化过程。通过对测点位移和渗压随时间变化过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对比研究,验证了所采用的水-岩耦合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压水孔内的水压力和岩体孔隙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岩体内的应力大幅度增加;压水过程中,岩体因渗流作用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停止压水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岩体中还存在一定的孔隙水压力和水压力梯度,从而导致岩体内仍存在部分变形值,且该部分变形值并非是压水孔卸载后岩体内的塑性残余变形;高压水渗流作用下的岩体耦合效应对工程应力和围岩变形有重大影响,考虑水-岩耦合效应的岩体稳定性评价结果对工程设计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