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842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757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超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新型、高效且实用的电法勘探方法,数据信息量是常规方法的数十倍以上.本文从超高密度电法的基本理论与数据采集方式入手,阐述了超高密度电法的全四极装置观测方式,推导了基于双线性插值、三角形剖分的超高密度电法正问题有限单元法求解方法;提出了超高密度电法的偏导数矩阵混合求解及最小二乘广义线性反演算法.以一个典型地电模型为例,分别采用超高密度全四极装置与五种常规排列装置进行正演模拟并反演成像,反演结果表明,超高密度全四极装置相对于单一装置采集方式具有探测数据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反演异常结果能够更好的刻画实际地质情况的特点.最后,采用超高密度电法对倾斜板状体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说明了该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出地下电性的分布,有效提高物探解释的可靠性及勘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2.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是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还不完善。河流相储层侧向突变快,非均质性强,在井距较大的条件下井间储层非均质性预测便成了关键性难题。通过测井和三维地震结合,采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以测井相型为桥梁,将地震波形特征转化为储层叠置特征,提高了储层平面分布非均质性描述的精细程度。研究表明:河流相储层典型的4种测井相型,对应4种地震响应特征,分别代表河流相储层的不同叠合模式。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叠合模式砂体的分布。通过在已开发油田的应用,为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63.
星载GLAS波形数据精确记录了光斑内所有探测目标的垂直结构信息,在森林结构参数反演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GLAS激光脚印是不连续分布的离散点且密度较低(中国地区平均约为0.14 point/km^2),因此仅利用GLAS数据不能获得高精度的连续植被高度分布。已有研究表明,相对其他光学数据及反演参数,MODIS BRDF参数最能反映植被结构信息。本文利用同时期(2008年2月)的GLAS与MODIS数据,首先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GLAS数据的波形特征参数,通过ASTER GDEM数据计算地形指数,并辅以植被分类数据分三种森林类型分别建立基于波形特征参数和地形指数的树高估算模型;然后,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基于GLAS树高和最佳MODIS BRDF波段组合的树高反演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得到中国森林植被平均高度的连续分布图;最后,利用野外实测树高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树高分别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64.
以覆盖黄河口湿地区域的Radarsat-2 SAR全极化影像和Landsat-5 TM影像为例,将4种极化方式的SAR影像与TM影像分别进行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对融合结果进行滨海湿地典型地物土地覆盖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不同极化方式的SAR影像与TM影像融合结果在滨海湿地地区的分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与SAR影像融合的方法能够提高TM影像的分类精度,其中HV极化方式的SAR影像与TM影像的融合结果分类精度最高,最适用于滨海湿地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965.
因缺乏空间位置信息,自然房屋与权属信息可能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容易导致权属登记错误。为了能在房屋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以图管房,图、属、档一体化管理,充分运用GIS对图形和属性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分析的功能,提出基于GIS的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在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异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一致,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了一套便捷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优化政府部门办公效率、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66.
基于空间特性的立交桥自动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复杂立交桥的空间特性,提出了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实施立交桥的快速自动检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突破了利用传统遥感影像难以实现立交桥自动检测难题。实际数据验证了整个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7.
对移动车载激光测量LandMark系统获取的路面激光点云数据进行研究,结合激光点云的回波反射率、扫描角,以及量测距离等特征信息与道路标线的属性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点云的道路标线自动识别与提取算法。从点云中提取道路标线,采用最小二乘线性最优拟合算法对提取的标线点云进行拟合,生成道路标线的CAD轮廓线,实现道路标线的自动化识别。以移动车载LandMark系统的Sick激光扫描仪获取的路面激光点云为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危害极大,为了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并降低损失,对其全寿命周期中的规划选址、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重要环节进行主要风险因素辨识及相应事故分析,指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多因素、多方法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构建 “全周期、全体系、全系统”的风险防控技术和管理体系,为保障城市地下空间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9.
输电走廊环境监测和风险预警是电网防灾抗灾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激光雷达、物联网、无人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利用各种新型遥感监测与巡检手段进行输电走廊大范围、智能化巡检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综合多种监测数据的线路安全风险评估与灾害预警,成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应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输电走廊安全风险探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激光雷达在输电线路安全风险探测中的优缺点,讨论了激光雷达输电线路巡检和监测数据在输电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中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970.
地电和地磁的波动是几种地球物理现象的终极产物,特别是在地震活动区域观测到的这类信号可以归因于和地震相关的压力及张力的变化。该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了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对这些波动的不同一性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日本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Boso半岛南部的Kiyosumi,Uchiura和Fudago观测站观测到的地电位和地磁场的短期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为了在地电位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异常信号及背景噪声的特征,我们研究了信号到达的方向。利用观测站间的转移函数的方法对外部强信号的减弱进行了研究。这些分析显示出了区分信号源的能力,特别是时序数据的定向探测分析显示了其对信号源分离的有效性。波形的识别和信号到达方向的估测对于监控地震活动区域的ULF电磁环境和了解地壳活动的孕震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