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3篇 |
免费 | 675篇 |
国内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7篇 |
大气科学 | 190篇 |
地球物理 | 294篇 |
地质学 | 1031篇 |
海洋学 | 290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324篇 |
自然地理 | 3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T异常解释课题中,一个新的角度参量─—视磁化特征角的拟定,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球体磁场表达式。从而才有可能通过特殊解法,给出了球体磁场的极值与拐点公式。作者据此建立了四种不受正常场制约、仅需异常的局部持征曲线即可全面解释三度异常的解释方法。屏障分解、叠加判别、三元迭代的设计,为解释三度体叠加异常给出了简单而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耀西 《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7,14(2):149-152
通过用分形图的自动综合,提出以一组数学公式和少数控制缺点数据来表示地貌数据库的问题,叙述了地貌仿真库研究的思路和数学模型,并通过概述仿真库在军事上的作用,说明了该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地质滑坡对人员和经济形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区域地质滑坡危险性评价变得极其重要.为了将滑坡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里以芦山县作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的滑坡成因等相关特征,选择12种滑坡因子作为其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滑坡因子权重,使用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对芦山区域进行... 相似文献
6.
滑坡碎屑流对拦挡结构的直接冲击常产生较高的峰值冲击力和冲击能量,导致结构发生破坏而失效;而导引结构通过改变碎屑流的运动路径,可减缓其冲击效应,提高结构抗冲击能力。文章运用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结合室内休止角试验的结果,校准数值模拟参数,以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凹型圆弧、直线型、凸型圆弧)为变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型圆弧结构B1可以有效地将碎屑流颗粒的冲击力进行转化,结构所受的法向力最小,切向力最大,对颗粒的导引作用最大。经过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后,颗粒与滑槽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是导致颗粒动能减小的主要原因;而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对颗粒动能的耗散效果无显著差异。导引结构的作用对于颗粒堆积体积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影响区是靠近坡脚处,对导引结构之后的堆积区域的颗粒体积分布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冲击效应和堆积特性的研究,得到凹型圆弧结构形式最优,可以为碎屑流的防护工程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庙岛群岛中的大黑山岛出露碱性火山岩,对研究壳-幔过程及黄、渤海演化具重要意义。文中作者对大黑山岛火山岩的常、微量元素、K-Ar年龄及Nd-Sr-Pb同位素体系进行测试确定。结果表明,岩石属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岩浆岩喷发可分为8Ma前和8Ma后两个阶段;岩石常量元素含量除K2O、Na2O外差异小;随着火山岩的演化,岩浆源区深度变大;大黑山火山岩Nd-Sr-Pb同位素比值与夏威夷洋岛玄武岩相似,其岩浆的地幔端元组分为PREMA DM,又以PREMA为主,并有MORB物质混入。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Z2):337-348
为了揭示结构面作用下深埋高应力硐室围岩的破坏机制,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分析方法(FDEM)对含预制裂隙圆形孔洞硬岩试样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预制裂隙(结构面)位置、长度以及倾角下试样孔洞周边裂纹扩展规律及其力学破坏特性,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措施。研究发现,(1)在无预制裂隙作用条件下圆形孔洞顶底部首先出现张拉裂纹,随后在孔洞两侧相继出现劈裂裂纹并逐渐贯通,近似于开挖面附近的板裂化破坏;(2)若洞壁一侧存在已揭露裂隙该侧岩体整体呈剪切滑移型破坏,若洞壁一侧存在未揭露裂隙该侧岩体的破坏模式为张拉–剪切型破坏,未揭露预制裂隙试样的破坏程度更为剧烈且更容易诱发岩爆;(3)对于孔洞上方的预制裂隙,无论揭露与否最终都会产生局部性顶板垮落或崩塌;(4)随着预制裂隙长度的增加,圆形孔洞上方岩体由短裂隙时的局部性垮塌最终转变为全局式垮塌;(5)对于孔洞一侧预制裂隙,试样破坏过程所释放的动能(破坏程度)随裂隙倾角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对于孔洞顶部预制裂隙,试样的破坏剧烈程度随裂隙倾角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含裂隙或断层岩体地下工程开挖、支护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