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28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248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43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71.
南美洲主要矿藏的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资源》2013,(4):60
南美洲的矿产资源很丰富,种类多、储量大.黑色金属矿铁、锰、铬,有色金属矿铜、锡、铝土、铋、铅、锌、锑、镍等,稀有金属矿铍、锆、钒、铌、钽等,可燃性有机岩矿石油,非金属矿硫黄、石英晶、云母、硝石、鸟粪层等等,储量或产量均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陆发展过程和地质构造不同,各地区在矿藏种类、组合、储量及成因类型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2.
张伟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66-274
在我国,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它对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的能量平衡、水气交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关注,高寒草甸,这个全球气候敏感生态系统的源、汇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了认识全球碳循环的关键之一。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对我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三大碳库以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通量等。  相似文献   
973.
冰下地形与冰川体积的估算对冰川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冰川厚度数据以及差分GPS数据,分析模拟了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横纵剖面的厚度分布特征,采用多种插值方法比较分析,得到木斯岛冰川冰舌区的厚度分布图,初步估算了该冰川的冰储量.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冰川厚度分布图,绘制了木斯岛冰川冰舌区冰床地形图.研究表明,两个横剖面的冰川槽谷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横剖面B1-B2有典型的“U”型地形发育,冰川厚度可达116.4 m;C1-C2横剖面底部地形比较平缓,冰川厚度分布较均匀,平均在70~90 m.纵测线A1-A2冰下地形成阶梯状分布,纵剖面冰体平均厚度约为80.89 m,最大冰体厚度为122.67 m.木斯岛冰川的冰床地形图与该冰川的冰厚度等值线图形成明显对比.在海拔3 240 m和3 280 m处存在明显的冰斗地形地貌.初步估算木斯岛冰川冰舌区的平均厚度和冰储量分别为60.5 m和0.195 km3.与传统计算冰储量的方法相比,利用GPR测量得到的冰川厚度数据来插值计算冰储量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4.
孟庆伟  周珂 《地质论评》2012,(2):338-340,368
2012年1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产生了2011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本届评选从全国各常务理事单位、各分支机构、各省级地质学会等审核、推荐的152项合格候选项目(其中科技进展86项、找矿成果66项)中产生。评选委员会由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冶金、有色、核工业、地震、煤炭、化工  相似文献   
975.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三个典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以2006年4月野外监测和2009年4月重复采样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不一,其中轻、中度石漠化样地提升幅度最大,无、潜在石漠化样地次之,强度石漠化样地最小;不同工程措施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表现为: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增幅表现为: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坡改梯。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随着轻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的减少,表土碳储量进一步增大,而且表层土壤有机碳多分布于潜在和无石漠化区。随着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的推进,表土有机碳密度可能呈S型曲线增长,但由于潜在、无石漠化区多为基本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而轻、中度石漠化样地在治理初期其表土有机碳密度增幅将最快。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加强可持续管理对提高表层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基于CUDA技术的矿产储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值计算是矿产储量计算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计算量大,经常需要在插值密度和计算时间之间进行权衡.本项研究通过最新的CUDA技术,将插值运算转换到显卡上进行并行化计算,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以紫金山铜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方法技术的实验,与基于CPU的计算相比,基于GPU下CUDA的计算速度提高了67倍.  相似文献   
977.
冉灵杰  祝强  苏兴涛  宋殿兰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6-2022072006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978.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周涛  史培军  王绍强 《地理学报》2003,58(5):727-734
对中国1998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2000多个土壤剖面中碳储量与年平均温度 (T)、年降水量 (P) 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温度带下具有很大的差异,在T ≤10oC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在10oC< T ≤ 20oC的地区,受与降水正相关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年平均温度表现出一种正相关性;而在T > 20oC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都很差。由于温度和降水在中国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相关分析中宜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受人类耕种的影响,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降水相关性远低于非耕地土壤。对具有相同土壤属性和气候条件的同一地区的耕地土壤与非耕地土壤样本进行的配对检验表明,耕地土壤与非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改变在总体上导致了土壤碳的释放。  相似文献   
979.
980.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of global carbon cycles. The influence of converting native forest into plantations, secondary forest, orchard and arable land on stores and qua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as investigated in mid-subtropical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CC had led to great decreases in SOC stocks and quality. Considerable SOC and light-fraction organic carbon (LFOC) had been stored in the native forest (142.2 t hm−2 and 14.8 t hm−2 respectively). When the native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plantations, secondary forest, orchard and arable land, the SOC stocks decreased by 25.6%, 28.7%, 38.0%, 31.8% and 51.2%, respectively. The LFOC stocks decreased by 52.2% to 57.2% when the native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woodland plantations and secondary forest, and by 82.1% to 84.2% when converted to economic plantation, orchard and arable land. After the conversion, the ratios of LFOC to SOC (0–60 cm) decreased from 13.3% to about 3.0% to 10.7%. The SOC and LFOC stored at the upper 20 cm were more sensitive to LUCC when compared to the subsurface soil layer. Also, the decline in carbon storage induced by LUCC was great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level, it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vulnerabl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pecial human management practices. Thus, it is wise to enhanc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mitigate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nd develop ecological services by protecting vulnerable environment, restoring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afforesting in mountainous area in mid-subtropics. Foundation: Supported by the Key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JA04166 Author: Yang Yusheng (1964–),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 of fo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