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整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存活、生长与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牡蛎群中检测到了非整倍体 ,其中 3n± 1非整倍体相对于三倍体的存活率为 6 0 .98%。非整倍体牡蛎作为一个群体 ,其生长与其三倍体同胞在体重上无明显差异 ,且与三倍体一样明显大于其二倍体对照组。非整倍体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与三倍体个体相当 ,也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5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北美和中南美洲普遍饲养的一种对虾,它不但具有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易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江苏省大丰市等地区的养殖试验表明,该对虾与中国对虾同池混养,在中国对虾陆续染病死亡的同时,该对虾却健壮活泼、生长旺盛,是值得我国大力推广的对虾养殖新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我国无天然资源,因此,采取全人工育苗技术解决该虾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该种雌虾在日常蓄养条件下性腺不会成熟,在驯养条件下其成熟也无规律(Yono,1990)。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有南美白对虾池养雌虾促熟措施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在1995年工作基础上,于1996年3-5月,对池养南美白对虾雌虾进行了摘除眼柄、强化营养、控制光照等促熟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观察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的精巢和卵巢,并对精、卵巢进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的精精巢由1对很细的管状结构组成,精子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等期,精子圆球形,无鞭毛。卵巢分左、右两叶,对称且相互粘连。卵细胞为多黄卵,卵母细胞发育分为未发育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期;在卵黄形成前期形成大的生发泡。卵巢发育期、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54.
在大规模高铁和重载铁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类新型黄土灾害,即机车振动、降雨和干湿循环联合作用下诱发的铁路路基黄土湿陷振陷与斜坡体崩解滑移.这对于铁路毫米级变形控制而言后果不堪设想,严重地威胁着铁路运营与人民生命安全.为此,作者提出了黄土受振动、水和干湿循环等影响下的"五促效应",即促裂、促渗、促崩(解)、促滑和促...  相似文献   
55.
为了对商品化的海藻植物促生长剂中甜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酸性条件下甜菜碱能与雷氏盐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在λ525nm有最大吸收的特征,用比色法来检测甜菜碱的含量,并对测定条件、络合物的稳定性、方法的回收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5,平均加标回收率是99.07%。用此方法测定了国内外7种海藻植物促生长剂产品中甜菜碱的含量,其中1号样品甜菜碱质量比最低,为0.6193mg/g,6号样品甜菜碱质量比最高,为120.4163mg/g。此方法能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海藻植物促生长剂中甜菜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6.
为持续利用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资源,采用单船底拖网调查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4个季度季度从厦门海域6个站点采集皮氏叫姑鱼样本,研究皮氏叫姑鱼的生长、死亡、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厦门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分布范围为9~201 mm,平均106 mm,优势体长为80~12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1.2~166.3 g,平均30.5 g,优势体重为0~35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10-5L3.0791,体长生长方程为Lt=220.5[1-e(-0.56(t+0.61))],体重生长方程为Wt=165.38[1-e(-0.56(t+0.61))]3.0791。皮氏叫姑鱼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25、0.63、1.62,开发率为0.72。雌雄比为1.14∶1,性成熟以Ⅱ期为主,性成熟个体春季最多。摄食强度以1级和2级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外源最佳铁镍离子组合对煤发酵产气过程的影响机理,以陕北大柳塔褐煤为例,对不同含量的铁镍离子分别进行煤发酵实验,优选出单一离子的最佳含量,进一步通过二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法确定铁镍离子的最优组合,利用气相色谱、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等手段对添加最优组合质量浓度的实验组和空白组(不添加两种离子)产气过程的发酵液及反应前后的煤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e2+、Ni2+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5 mg/L、0.005 mg/L,Ni2+的添加存在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添加最优Fe2+和Ni2+组合的产气量相较于添加单一Fe2+、Ni2+分别增加了13.64%和20.69%;实验组的pH值、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FA及OD600相较于空白组的变化均提前3 d达到峰值,且煤的大分子结构得到更加充分的降解。最后分析了铁镍离子组合对产甲烷过程的影响,阐明了两种微量元素对于促进煤发酵产甲烷的内在机理,研究成果为提高次生生物成因气的产量及产气效率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休瓦促钨钼矿区位于义敦地体南段,是该区域唯一存在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酸性侵入体直接接触形成复式岩体的矿区。目前尚未对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开展过系统深入研究,限制了对该矿区及区域构造事件和岩浆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休瓦促复式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对区域构造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05.4±4.3 Ma,属高钾的钾玄质系列,偏铝质,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Nd、Sm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氧逸度较高(fO2=-22.8~-6.8,平均-12.2),εHf(t)为正值(0.0~3.9),εNd(t)=-2.11~-1.18,87Sr/86Sr=0.707248~0.708070,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32~1.68 Ga;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细晶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和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斑岩年龄为80.2±1.5 Ma,与黑云母花岗岩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负Eu异常,更低的氧逸度(fO2=-33.2~-3.2,平均-23.0),更低的εHf(t)值(-8.4~-2.1)、εNd(t)值(-8.59~-5.14);更高的87Sr/86Sr值(0.709987~0.713559),更老的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1.62~2.36 Ga)。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在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和少量俯冲洋壳物质;晚白垩世岩体物质来源于区域拉张环境下的古老下地壳和少量幔源物质,在相对封闭系统下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同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围岩同化混染作用影响。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揭示区域构造和成矿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对短期饥饿处理下花鲈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摄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GLU)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的计算,在岩石力学莫尔-库化准则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分析和计算表明,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附加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增压型潮汐应力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和剪应力,促使断层达到破裂滑动条件,减压型潮汐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能降低断层面上的破裂滑动强度,同样能促使断层的运动。计算实例显示,大部分发震断层受到了附加潮汐应力的增压型或减压型促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