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127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前关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时限及俯冲方向仍存在较多争议.中拉萨地块北缘发育众多白垩纪岩浆岩,是认识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成因机制和构造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探针.在对尼玛县曲桑格勒花岗正长岩体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特征开展了综合研究.曲桑格勒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较高的SiO2(75.23%~77.66%)、总碱(K2O+Na2O)(8.41%~8.94%)含量,低A12O3(11.96%~12.38%)、CaO(0.18%~0.55%)含量,里特曼指数(σ43)为2.05~2.33,铝指数(A/CNK)为0.99~1.0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P、Ti;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异偏低(LREE/HREE=2.42~5.00),呈现典型的“海鸥型”配分模式,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8~0.078),无明显Ce异常(δCe=0.739~1.471).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曲桑格勒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763.50~850.65℃,平均795.2℃,这些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符.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正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1±1 Ma(MSWD=0.45),表明曲桑格勒花岗岩的岩浆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具有正的εHf(t)值(4.44~5.85),一阶段、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536~592 Ma、702~781 Ma;(87Sr/86Sr)t为0.706 2~0.710 6、(143Nd/144Nd)t为0.512 315~0.512 441、εNd(t)为-6.27~-3.82,(206Pb/204Pb)t为18.653~18.794、(207Pb/204Pb)t为15.709~15.731、(208Pb/204Pb)t为38.960~39.10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后碰撞阶段上地壳的变质泥质岩部分熔融的特点,因此曲桑格勒花岗岩应该是碰撞后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曲桑格勒花岗岩源自加厚的拉萨地块中上地壳,受减薄减压效应影响深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发生部分深熔作用,形成具有以上地壳为主要岩浆源特点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2.
西藏中拉萨地块东段大规模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尚未得到有效约束,该时期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以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等问题亟需新的深入研究。本文对中拉萨地块东段南缘那茶淌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那茶淌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1.4Ma,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40.6±1.3Ma,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富SiO2(分别为71.02%~71.81%和65.17%~66.73%)、Al2O3(分别为13.45%~13.57%和14.43%~15.20%)、碱金属(Na2O+K2O)(分别为6.79%~7.48%和6.55%~7.37%),贫TiO2(分别为0.15%~0.21%和0.10%~0.13%)等特征,显示I型准铝-弱过铝质(A/CNK=0...  相似文献   
993.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为主要手段,限定柴西缘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变泥质岩记录了顺时针P-T轨迹,其中,压力峰期条件约为0.89GPa和800℃,温度峰期条件约为0.64GPa和825℃,退变质条件为0.58GPa和800℃至0.37±0.05GPa和702±50℃。变泥质岩的独居石U-Pb年龄集中在517~496Ma之间,三个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8±2Ma(MSWD=2.0)、506±1Ma(MSWD=1.7)、506±1Ma(MSWD=1.3)。本文将其解释为独居石的形成年龄,并认为独居石主要形成于退变质过程中的残留熔体结晶阶段(0.58GPa和800℃左右)。结合已有的工作可以得出,柴达木地块西段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P-T轨迹和1000~1300℃/GPa的峰期T/P值,并且在高温变质条件(>800℃)持续了超过30Myr。该类高T/P型变质作用最有可能发生在大型碰撞造山带内,可以与冈瓦纳大陆内部的晚泛非期的高T/P型变质作用对比,很可能是与冈瓦纳大陆最终拼合有关的晚泛非期造山事件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4.
刘博  王一丁  文韵琪  韩宝福 《地球科学》2022,47(9):3316-3333
额尔古纳地块东缘韩家园子?富林地区紧邻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其广泛出露的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火成岩对于完善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闭合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韩家园子?富林地区的中生代火成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结果显示韩家园子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96±2 Ma,代表其侵位时代为早侏罗世;富林地区光华组粗安岩锆石U-Pb年龄为122±2 Ma,暗示其结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为准铝质的Ⅰ型花岗岩,Mg#值较低(36),Nb/Ta比值(16.55~17.05)接近于原始地幔,暗示岩浆应来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钾长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与典型弧型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结合区域上发育同时代准铝质或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的事实,表明其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至额尔古纳地块有关.相比较下,早白垩世粗安岩具有较低的SiO2含量(59.67%~59.93%)和较高的Mg#值(42~43),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富集Sr,亏损Th,暗示其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重熔的产物.鉴于区域上其他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钙碱性火山岩呈面状分布的特征,以及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和变质核杂岩的存在,暗示粗安岩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结合区域最新火成岩和沉积岩资料,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俯冲?碰撞?后碰撞作用,其在大兴安岭北部闭合时间应介于晚侏罗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早期(约150~140 Ma).   相似文献   
995.
周玉  周雄  张贻  秦志鹏  贾志泉  梁兵 《中国地质》2022,49(6):1984-2001
研究目的】查明松潘—甘孜地块东南部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演化特征,对在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集了地块东南部前人研究未涉及的苏地岩体二长花岗岩样品开展了镜下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A-(MC)-ICP-MS U-Pb和Lu-Hf同位素测试工作。【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苏地岩体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为63.72%~66.48%,中—高钾、富钠、贫钙,AR值为1.44~1.83,A/CNK值为0.98~1.16,为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K、Rb、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稀土总量为157.16×10-6~187.88×10-6,LREE/HREE为6.26~9.46,δEu为0.62~0.74,具有弱—中等的负铕异常;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1.1±1.5)Ma(MSWD=0.30,n=22)和(214.5±1.5)Ma(MSWD=0.22,n=22),表明苏地岩体原始岩浆初始结晶时代为晚三叠世中期;锆石Lu-Hf同位素εHf(t)和TDM2分别为-6.56~-4.12和1.67~1.51 Ga。【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苏地二长花岗岩为较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可能为源于下地壳的初始岩浆于晚三叠世中期在造山碰撞闭合转入伸展体制下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松潘—甘孜地块东南部在晚三叠世中期处于后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996.
张金明  陈光庭  才航加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21-2022082021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其它大坂组是中祁连地块西段基底岩系之一,对研究中祁连地块元古宙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1∶5万区调工作在其它大坂组中发现了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夹层,并对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3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认为第一组锆石(1456~1524 Ma)和第二组锆石(1018~1021 M)为外来锆石或/碎屑锆石,分别为物源区中元古代早期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和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在中祁连地块中的响应;第三组锆石(946~964 Ma)的n(206Pb)/n(238U) 加权年龄为958±3 Ma(MSWD=1.4),代表英安质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它大坂组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样品属于过铝质(A/CNK=1.37~1.75)、高钾(K2O>Na2O,K2O=4. 48%~4. 86%)、钙碱性(σ=0. 89~1. 26)火山岩,稀土总量为(149. 7~156. 4)×10-6,(La/Yb)N为10. 15~10. 61,具负Eu异常(δEu=0. 62~0. 63),富集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相似的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中祁连地块中—新元古代早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地质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高山林  刘士林  张仲培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4-2022082004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OT、Al2O3,贫Mg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 HREE=6. 50~7. 01,(La/Yb)N为5. 62~7. 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 0. 69~0. 91。样品n(87Sr)/n(86Sr)i为0. 70587~0. 70934,εNd(t)介于-6. 9 ~ -4. 8之间,TDM为2562~2730 Ma,Nb/Ta(6. 60~8. 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玄武安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740 Ma),其形成与研究区中元古代早期陆内伸展作用引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有关,是华北克拉通陆内裂谷发育过程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首次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发现了古生代中期的伸展构造。它们是一系列正断层,以及由这些正断层组合成的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正断层走向近N-S;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分两组,走向分别是NE-SW和NW-SE,构成一个共轭体系,显示近E-W向的拉张作用。根据断层生长指数、断层断开的地层单元和断层断距变化的解析,这些伸展构造的形成时间是中志留世—中泥盆世。它们是原特提斯阿尔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碰撞后构造,是判定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造山作用结束时间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99.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的过程对华南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然而在这过程中华夏地块的位置、华夏与扬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同位素地层年代学、新元古代冰期事件及成矿事件对比了华夏地块武夷南部-南岭地区及华夏西缘新元古代中-晚期地层。在此基础上,对新元古代沉积物进行碎屑锆石物源分析,发现华夏西缘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曾出现多次物源方向的转换,并在成冰纪晚期同时出现来自华南内部和外部的双向物源。结合浅海陆棚的沉积环境,表明此时扬子与华夏之间并没有宽阔的大洋相隔。华夏地块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碎屑岩中包含了大量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的碎屑锆石,与东冈瓦纳北部印度、东南极等地区的沉积记录吻合,指示华夏地块至少自750 Ma时期就接收到来自印度北缘的碎屑物质。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期间,华南一直保持在超大陆边缘的古地理位置,与印度北缘相连。  相似文献   
1000.
乌尔根矿田主要由东珺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和大加布果斯斑岩型钼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揭示富碱斑岩岩浆热事件与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时空关系密切,获得成矿期正长斑岩和成矿前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Ma和165 Ma。鉴于大加布果斯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时代为147 Ma,而东珺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进而得出两者为相对独立成矿体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正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属偏铝质钾玄岩系列,与A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Eu异常不显著(Eu/Eu*=0.65~0.83),表明岩浆源自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经历了分异结晶并遭受有限的地壳混染;暗示矿田岩浆-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田相关研究认为中侏罗世矿田处于弧后引张环境,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之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