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1篇
  免费   1029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测绘学   956篇
大气科学   1713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2077篇
海洋学   609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454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5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洱源-江川宽角地震剖面的地壳反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洱源-江川宽角反射地震资料的叠前偏移处理成像,得到了一个类似于近垂直入射多道地震数据的记录剖面.反射剖面图像与地壳速度结构共同揭示出地壳厚度由剖面西北端(约45 km)向东南端(约40 km)减薄.在洱源-楚雄西北附近深度约10 km处存在一组向东南倾斜的强反射震相,其东南约50 km处存在向西北倾斜的强射震相.易门断裂两侧地壳反射属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易门断裂之西北方向深度25~40 km处,中下地壳内存在两组强振幅,向东南方向上倾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并被楚雄-建水断裂后期所错断,易门断裂之东南方向上,地壳内反射较为均一,未见特别明显的强间断面反射信息,这个反射结构被解释为印度板块东向俯冲与藏东缘地壳物质东向逃逸综合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和厚地壳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2.
本文运用近50 a来500 hPa层次上南极、赤道和北极位势高度以及南北半球西风指数的资料,分析了它们的时间演变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极位势高度显著下降;赤道位势高度显著上升.南极、赤道和北极位势高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上,南极位势高度与赤道位势高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极与赤道的位势高度之间以及两极位势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共振的特定频率中,北极位势高度振荡落后于南极位势高度,赤道位势高度振荡又落后于两极位势高度振荡,气候变化最先开始的区域为南极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伴随着以上三个区域的位势高度趋势变化及其周期振荡,必然引起高空西风的增强与周期振荡.研究表明,南北两半球西风指数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南半球西风指数上升幅度较北半球大,其振荡落后于南极位势高度.  相似文献   
293.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4.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建设与运行,低轨卫星开始搭载GPS/BDS双系统接收机以实现卫星轨道确定.利用风云三号C(FengYun-3C,FY3C)卫星星载GPS/BDS双频伪距与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设置4种仿真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星载GPS/BD...  相似文献   
295.
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面元的人脸替换方法.首先,使用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确定人脸位置,并应用全卷积网络对人脸进行分割以确定替换区域;然后,应用回归森林的人脸关键点技术和Delaunay三角剖分建立人脸三角网,对人脸小面元进行替换;最后,应用泊松融合消除拼接痕迹.定性和定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并且可较好地...  相似文献   
296.
天津隶属华北平原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一级分区属于渤海湾裂谷盆地,为典型的多旋回盆地,受不同构造旋回期的发展演化控制,早期地质构造被掩盖,而研究深部构造有利于构造单元划分、资源评价、城市规划、地学研究等.笔者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结合以往地质资料,通过小波变换有效的分离出重磁局部及区域异常信息并利用增强局部相位边界识别技术提...  相似文献   
297.
298.
砂岩水敏性使渗透率降低的程度依赖于岩石的组成。通过改变盐水的流速、盐水的盐度及盐水和淡水反向交替注入等流动实验,说明引起渗透率降低的机理是孔隙中粘土膨胀和微粒运移的堵塞。当流速高于临界流速或盐度低于临界值时,微粒运移和粘土膨胀均将产生。用有机的季胺盐(粘土稳定剂)对岩心进行预处理,可以防止或减少粘土膨胀造成渗透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99.
本文提出了解决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应用问题的新途径,即配套反褶积法。文中阐明了配套反褶积法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及实验效果,介绍了在各种复杂钻孔条件下求得钻孔相遇角90°时地质特征参数α值的通用公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求钻孔与矿层具体相遇角的公式及方法。本文还对伽玛测井反褶积分层解释法中出现的负含量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看法;对配套反褶积法的质量问题作了如实的评述,并阐述了配套反褶积法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300.
本文研究了从5L水中用铁、铅、钡和铈作载体,系统分析~(234)U、~(238)U、~(228)Th、~(230)Th~(232)Th、~(224)Ra、~(226)Ra、~(228)Ra和~(210)Pb的含量或比值。铀、钍经Fe(OH)_3沉淀富集后用TBP萃淋树脂柱分离,用激光荧光和比色法测定,同位素比值用α谱仪测量,化学回收率在90%以上,测量下限分别为1μg/L和3μg/L。镭、铅经硫酸盐沉淀富集后,用EDTA在不同pH条件下分离,~(224)Ra和~(226)Ra用射气法测定,~(228)Ra和~(210)Pb分别用其β子体~(228)Ac和~(210)Bi在低本底β装置上测量,测量下限分别为2.5×10~(-2)、8×10~(-3)、4×10~(-3)和5×10~(-3)Bq/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