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1079篇
地球物理   525篇
地质学   1701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2.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长垣外围有3×108t特低渗透的扶杨油层储量在注水开发条件下难以有效动用,为提高这部分储量的有效动用率,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PVT测试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较稠,体积系数小,膨胀性和收缩性小,溶解系数较低;CO2驱油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高8.6 MPa,现场试验为非混相驱;长岩心实验CO2驱油采收率比注水高4~6个百分点。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开展CO2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于2003年初在宋芳屯油田南部开辟了注气试验区,有注气井1口,采出井5口。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能够使特低渗透、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其开发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03.
哲杜斯贝是一种以高丰度和低物种分异度为显著特征、在全球广泛独立分布的小嘴贝类。笔者对华南台地相和台间盆地相5个含哲杜斯贝类上泥盆统剖面进行沉积环境和埋藏特征研究,确定华南哲杜斯贝类的原生沉积环境为台地的正常浅水,这与美国和摩洛哥生长在冷泉环境中的哲杜斯贝不同,表明其既可在浅海环境中生长,也可以在冷泉环境中生长,具有较强的生态可塑性。台地相(原地埋藏)的3个哲杜斯贝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均呈现出壳体呈层状紧密堆积、集群生长特点,丰度极高,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呈现出由于拥挤生长而导致的壳体生长畸形现象;(2)缺乏其他底栖后生生物,显示了极低的生物多样性;(3)壳体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揭示了3个哲杜斯贝种群都具有非常低的幼年期死亡率特点,同时同一介壳层内哲杜斯贝个体大小均一,表明绝大多数的个体能够达到或接近自然寿命后死亡。上述证据表明,哲杜斯贝具有密集群居生活的习性,其生活在一个独特的、不适合其他后生底栖生物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4.
高建昆  罗槐章 《云南地质》1999,18(3):291-306
笔者从景谷原油的基本物理性质,族组成和饱和烃特征,原油和原油单烃同位素分析,论述了景谷原油的低熟性。根据原油的甾,萜烷的地球化学特征,了原油的成熟度和其生油母质类型,并对原油芳烃主要含量的三芳甾烃,菲,萘系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景谷原油的低熟性,分析了云南第三纪盆地陇川-腾冲区,保山-耿马区、大理区和东区的成烃类型和发找油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5.
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压汞不能准确确定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弊端,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样品孔喉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小的岩心,喉道分布越集中,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大喉道分布逐渐增多,喉道分布范围也更加宽泛,主喉道半径随之增大,但较大喉道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效果具有双重影响;渗透率小于0.5×10...  相似文献   
106.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一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结合武汉绿地中心超高建筑桩基工程钻孔施工中所遇到的松散砂及风化泥岩、风化砂岩等破碎层中出现的孔壁坍塌问题,进行了交联型低固相泥浆的现场应用试验。交联型低固相泥浆性能指标优良:密度1.02~1.05g/cm3、漏斗黏度25~40s、API失水量(0.7MPa压差)8~20ml/30min;动切力2.5~4.0Pa、动塑比0.48左右,属于宾汉型流体,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作用,对松散砂及泥岩、风化砂岩等破碎层的胶结能力强,能起到"下套管"的固壁作用,具有良好絮凝钻屑聚沉的能力,维持体系无固相。使用该泥浆能显著提高风化、破碎、水敏性等复杂地层桩孔的钻进效率、成孔质量与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8.
泥岩有水热解产生低分子量有机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采用泥岩岩屑进行有水热解,测定实验后水溶液中几种常见低分子量有机酸.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水溶液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组成上主要为一元羧酸,其中又以乙酸占优势.讨论了不同热解条件对有机酸产率以及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总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并且溶液中不同有机酸相对组成也发生变化.当温度高于1...  相似文献   
109.
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潜山断裂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埕岛潜山受印支、燕山等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了负反转、走滑拉张、构造调节三种断裂;紧邻古近系凹陷的负反转断裂以及与不整合面沟通的走滑拉张断裂在油气的纵向输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构造调节断裂对油气聚集起到了侧向遮挡作用。总体上断裂体系控制了油气展布,形成了多个油气富集条带。  相似文献   
110.
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则民 《地学前缘》2008,15(4):258-268
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斜坡灾害孕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到目前为止,化学风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水-岩比的饱和环境下单矿物及矿物成分单一的碳酸盐岩的风化动力学方面,非饱和环境下的岩石风化研究还主要限于风化产物的特性描述方面。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一种高度复杂的THMC过程。由于在溶解对象、溶解液及溶解过程的水动力-水化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既有的地质材料风化动力学成果为探索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理论储备,但还不能阐明其核心机理。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过程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斜坡灾害孕育的理解,为灾害预报-预警及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促进岩石-岩体力学及浅表生水文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