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描述和地震相分析,结合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宾县断陷中生界沙河子组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沙河子组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 沙河子组高水位体系域也发育4种类型的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平原。分析研究了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形态。通过对宾参1井的样品分析,研究了沙河子组的生、储、盖条件,结合其沉积特征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圈闭发育的有利相带:东部受边界断裂和次级断裂的控制,形成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主要是断块圈闭气藏和基岩潜山圈闭气藏的有利勘探相带; 西部为断层复杂化的挠曲边坡,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是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断块圈闭、断层—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岩性圈闭、岩性圈闭气藏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02.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发育典型的海底扇沉积,且已获得工业油气发现。该文利用现有地震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总结出丽水凹陷的海底扇沉积模式。海底扇沉积相标志包括:岩心主要表现为滑塌揉皱、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块状砂岩、黑色泥岩撕裂屑、漂砾、砂注等构造;C-M图主要表现为重力流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差。扇体地震反射结构主要为顺物源方向双向下超,垂直物源方向丘状反射特征,平面地震属性显示为典型扇形。丽水凹陷明月峰组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其中海底扇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在扇体近端发育多个下切谷,下切谷下切规模较大;坡折主要划分为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其中断坡坡度较大,坡度7.2°左右,沉积坡折坡度较小,一般在5°左右,与下切谷相对应在谷口形成一系列的扇体,沟–坡–扇耦合关系良好。扇体规模较大,单个扇体面积最大124 km2,整个低位域由6个扇体组成,展示了丽水凹陷良好的岩性圈闭勘探前景。本次研究根据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明月峰组低位域时期沟–坡–扇沉积模式,对指导勘探寻找出岩性圈闭和开创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3.
文章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资料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中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铀富集规律开展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西段中侏罗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相沉积,纵向上划分为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总体表现为湖平面不断上升,湖盆水体不断加深的过程。柴北缘西段中侏罗统铀矿化可分为泥岩型、煤岩型和砂岩型3种类型,泥岩型铀矿化和煤岩型铀矿化发育于湖侵体系域内,铀元素的富集程度主要取决于泥岩和有机质的分布及吸附能力,铀矿体形态上多呈板状;而砂岩型铀矿化发育于高位体系域,铀矿体多呈卷舌状。  相似文献   
204.
关于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亚洲大陆中、北部环绕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指向南的弧形构造,体系呈现具有成因联系的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显然它们已不属于该区域先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而是与中新生代同期的西太平洋洋陆俯冲构造体系和环青藏及喜马拉雅碰撞隆升构造体系相鼎立的亚洲独立的另一构造体系,可简称为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系域。无疑,它是在古亚洲构造基础上,经叠加复合而新生的中新生代陆内构造系统。提出并强调将其与古亚洲构造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中国和亚洲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5.
对国外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的几点思考及L-H-T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绍虎 《沉积学报》2010,28(4):735-744
针对国际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认为,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其基础理论体系需要完善。表现为:(1)地震地层学的地震层序不同于层序地层学之沉积层序;(2)基于海陆相应用差异,1992年开始层序地层学由经典三分模式向现行四分模式转变,使得层序地层学发展更趋复杂化;(3)现行四分模式对应的基准面旋回实际上是非周期性的,与岸线迹线不相符;(4)简单介绍了基于经典三分和现行四分模式所修改的L-H-T层序地层学模式。重新定义层序为“一套成因相关的以残留最大水泛面及其相对应的不整合界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06.
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层序地层学的兴起、发展和成熟是对地层学、沉积学乃至地质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层序地层学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孕育阶段和理论系统化阶段。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到很高评价的原因在干它的科学性、先进性、预测性和定量性。层序地层学目前建立了三大学派概念体系。三大体系域概念的建立、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有助于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各类叠置模式的指导和可容空间概念的确立。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三大理论体系(海相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四大方法体系(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对陆相层序地层学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边界确定、体系域命名、层序级别划分、层序等时性研究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发展中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7.
鄂尔多斯东北部太原组上部灰岩段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露头、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垂向分析和横向对比,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在识别关键性界面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东北部下二叠统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建立了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研究层段为有陆源碎屑混入的碳酸盐缓坡沉积,形成于华北晚古生代最大海侵阶段。各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的下切谷充填沉积的砂岩、砂砾岩,海侵体系的灰岩、泥灰岩、泥岩、煤和高位体系域的碎屑岩和煤组成。区内厚达数十米的桥头砂岩主要由几个层序低位域下切河谷充填沉积叠置而成。通过编制的各层序海侵域灰岩的厚度和分布图,证实层序3、4沉积期海侵范围最大。早二叠世早期海侵来自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8.
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类型及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县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煤与油页岩资源赋存区。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黄县盆地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进行研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分析不同组合类型的沉积环境演化,这对于该区煤与油页岩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有四种型式:油页岩/其它沉积/煤层共生组合(煤4-泥岩-油4组合)、煤层/油页岩共生组合(煤3和油3,煤1和油2)、油页岩/煤层/油页岩共生组合(油2-煤1-油1)和油页岩/煤层共生组合(油上1和煤上1)。(2)在黄县断陷盆地古近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两类三个性质不同的层序界面(SB1、SB2、SB3),其中李家崖组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具有四元结构特点,即由低水位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晚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3)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主要在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与湖侵体系域中发育,特别是在湖侵体系域中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丰富,主要与湖侵体系域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9.
从序地层学观点论奥陶—志留系界线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冰成海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Ⅱ型层序界面。与上扬子地台奥陶-志留系交界处观音桥层相同层位的沉积,在世界各主要大陆上均具有基本一致的沉积背景和“浅海凝缩作用”特征,同属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最早期可进行便于对比的Ⅱ型三级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该陆架边缘体系域的顶面,即该Ⅱ型层序的初始海泛面,恰好与笔石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的首次出现相吻合,与已确认的奥陶-志留纪交界处的重大生物演化事件、沉积地球化学事件等也完全一致,因此全球奥陶-志留系界线应选择在笔石G.persculptus带之底。由于上述初始海泛面同时也是笔石G.persculptus带在世界各地首次出现的最低位置,因此它可作为这一全球界线识别性和操作性俱佳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210.
杭州上泥盆统西湖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露头剖面层序地层的详细研究,将杭州上泥盆统西湖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进及低位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表现为由细变粗的逆粒序组构特征,总体构成下细上粗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型旋回。认为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西湖组层序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发育演化分成三个阶段:滨岸相之近滨上部转换为前滨与后滨交替沉积阶段,曲流河之河道与边滩反复沉积阶段,浅海陆棚与近滨下部相间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