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是近年来国内古老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胶东半岛的胶北地块位于胶-辽-吉造山带南部,在胶北地块莱西一带发育了大量的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地层,其中发育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体,本次工作利用SHRIMP U-Pb测年技术,首次精确测定了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1.84Ga,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胶东半岛发育有与1.84Ga伸展作用相关的花岗伟晶岩类。通过与辽西地区所报道的花岗伟晶岩对比,认为二者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及部分矿石样品矿物组成、粒度、嵌布特征等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物的生长顺序和矿床成矿期次。研究表明该区矿床成矿期次为:伟晶岩成岩阶段、钠长石化阶段、韧性变形阶段、汽液成矿阶段和地表风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为: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锂云母、锂辉石→绢云母、锂云母→电气石、锂云母、锡石、方解石→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93.
牦牛坪稀土矿受哈哈断裂带控制,呈带状分布,由大脉状、平行脉状、网脉状的稀土矿脉穿插贯通,与周围交互的碱长花岗岩、英碱正长岩、流纹岩、云煌岩等围岩构成地质体。霓石英碱正长岩是稀土成矿的物质基础和富集体,由它演化生成的碱性基性岩脉和方解石碳酸岩脉均为矿(化)脉,代表了先后两次热液成矿高潮;含霓石碱性花岗斑岩的生成,宣告了大规模稀土成矿作用结束。本文通过分析控矿地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压、成矿时代,探讨其矿床成因,总结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4.
锆石是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锆石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可以记录热液蚀变过程。东秦岭东段白草垛花岗伟晶岩中识别出三种类型锆石。类型一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部分锆石边部有少量裂隙,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具明显Ce的正异常和Eu的负异常,指示其为岩浆锆石。类型二锆石具核-幔-边结构,边部裂隙发育,核部与类型一锆石具有相似的CL和微量元素特征,为岩浆锆石;幔部呈深色海绵状,内部结构不均匀,偶见环带锆石残留,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U和Th含量,Ce异常不明显,具热液锆石特征,为热液沿着裂隙进入锆石内部不完全热液改造的结果。类型三锆石的结构特征和微量元素含量与类型二锆石的幔部相似,具有异常高U和Th含量以及较高的Dα值,为类型二锆石近完全热液改造的结果。花岗伟晶岩作为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经过结晶分异,残留的岩浆热液富集微量元素,岩浆热液沿着锆石的裂隙进入晶体内部对锆石经过不同程度热液改造,形成了花岗伟晶岩中不同类型的锆石。  相似文献   
95.
赵如意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23,42(6):1305-1309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产出于后碰撞到非造山构造背景,同期多阶段复式岩体中,侧向侵位的晚阶段高分异花岗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南岭成矿带发育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岩很多,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却较罕见。贵东岩体具备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条件,“界山”有利于矿体保存。笔者通过野外查证,在贵东岩体赣粤界山附近的龟尾山和牛牯石地段均发现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该花岗伟晶岩脉铍矿化强烈,脉体规模和矿物分带性特征表明其找矿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此发现不仅补充了南岭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类型,还表明二(白)云母花岗岩的小岩体周边也有可能发现花岗伟晶岩型铍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6.
锂是重要的战略金属矿产,锂辉石花岗伟晶岩是锂矿资源的重要来源。近来柴北缘茶卡北山地区新发现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群,本文对区内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矿物化学、年代学研究工作,确定了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矿化特征及矿化年限。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存在两期矿物组合:早期由粗粒锂辉石、粗粒钾长石、粗粒白云母、粗粒更(钠)长石、粗粒石英和铌钽铁矿等组成,属熔体结晶阶段产物;晚期由锂绿泥石、富锂云母、蠕虫状锂辉石和细粒他形石英等组成,为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产物。根据两期矿物组合判断存在两期锂矿化,认为早期锂辉石的局部蚀变与晚期锂矿物的形成指示体系内存在锂的活化和再沉淀过程。测得与锂辉石伴生的铌钽铁矿U-Pb年龄为241.0±1.3 Ma,可代表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熔体结晶年龄,即为早期锂成矿年代,矿床为印支期产物。  相似文献   
97.
稀有金属铍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性金属资源。为深入了解阿尔泰造山带稀有金属铍的富集机制,本文选取大喀拉苏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绿柱石为研究对象。针对伟晶岩不同部位的绿柱石进行岩相学观察和原位微区分析,具体产状包括1号伟晶岩脉的粗粒边缘带(Brl-Ⅰ)、块体中间带(Brl-Ⅱ)和细粒带及晶洞(Brl-Ⅲ)。野外及岩相学观察发现粗粒边缘带及块体中间带绿柱石晶体大小约20~50 cm,其中Brl-Ⅰ绿柱石与黑色电气石、碱性长石、钠长石、石榴子石和磷灰石等共生;Brl-Ⅱ绿柱石与黑色富钽矿物、钠长石、白云母、热液锆石等共生,边缘部位以细粒绿柱石(<1 cm)为主;Brl-Ⅲ绿柱石与钠长石、白云母等共生。绿柱石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这3种绿柱石均为Na-Li绿柱石种属,元素替代机制显示Brl-Ⅰ、Ⅱ为Na(Fe2+,Mg)□-1Al-1,Brl-Ⅲ为NaLi□-1Be-1。Brl-Ⅰ的Na/Cs和Mg/Fe均大于20.46和0.31,而Brl-Ⅱ、Ⅲ的Na/Cs和Mg/Fe值分别...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介绍了济南北部中基性杂岩体中首次发现的黑榴霓辉正长伟晶岩和黑榴霓辉霞石正长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川西甲基卡308号脉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岩浆- 热液演化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臻  陈振宇  李建康  陈毓川 《地质学报》2022,96(6):2039-2061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308号脉为其中出露面积最大的伟晶岩脉。308号脉具有完善的分带性:细粒白云母- 钠长石- 石英带(Ⅰ)、中粗粒钠长石- 石英- 微斜长石带(Ⅱ)、中粒电气石- 钠长石- 石英带(Ⅲ)、中粗粒锂辉石- 钠长石- 石英带(Ⅳ)和中细粒锂辉石- 钠长石- 石英带(Ⅴ),并且富含稀有金属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锡石和铌钽氧化物),因此是系统研究伟晶岩演化历史和成岩成矿机制的理想实验对象。308号脉的矿物学研究较为薄弱,其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及该过程中熔- 流体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稀有金属的富集过程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选取该脉各结构带中的贯通性矿物云母、磷灰石,以及稀有金属矿物锂辉石和特征性矿物电气石,通过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分析它们的产状、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 308号脉边部Ⅰ带(高温结晶)中电气石的出现(~5%)反映伟晶岩初始熔体具有富B的特征(>2%);锂辉石在Ⅳ和Ⅴ带内的大量结晶说明初始熔体可能具有富Li的性质;主要含氟矿物电气石、磷灰石和云母类在岩石中的含量均较低,并且原生磷灰石具有相对偏低的F浓度(<3%),仅能形成于富F环境中的锂云母矿物也十分稀少,这些特征均表明308号脉初始熔体很可能具有较低的F含量;② 伟晶岩体系演化至Ⅴ带时发生流体出溶现象,自此进入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出溶流体可能具有富Cs和贫F的性质;③ 原生白云母和电气石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说明308号脉的演化过程很可能不存在外来流体的加入;④ 308号伟晶岩的成岩和锂成矿过程主要受分异结晶作用支配,有限的出溶流体规模和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仅演化至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未充分进入热液阶段)对锂辉石的结晶和保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