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273篇
地球物理   1609篇
地质学   1295篇
海洋学   71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51.
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响应关系,尤其是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综述。工业化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着升温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极端降雨、气温升高、强风和洪水灾害)的影响尤为强烈,并且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其中,水循环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气温上升会导致大气层含水量升高、冰川冻土退化、海平面上升、蒸发作用增强;水循环变化会导致降雨频率、降水周期、降水强度的改变。日益增加的极端天气与同岩土体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起居。  相似文献   
15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低阻油气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的测井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低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的油气层。本文根据五里湾地区长6油层组出现的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地质和测试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研究和识别此类油气层,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自动化和速度,计算工作量小。依此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处理软件,处理了一些原来被解释为水层的井段而实质为低阻含油的井段,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体外测定细菌浓度、胞外产物(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方法,进行了鳗弧菌M3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h左右,可得到较高的菌体浓度、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到NaCl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蛋白酶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在2216E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碳源物质以及不同浓度蛋白胨进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胰大豆蛋白胨能促进菌体生长及ECP蛋白分泌;NH4Cl与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酶的产生;牙鲆肌肉匀浆对菌体、ECP蛋白产量和蛋白酶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蛋白胨浓度为4%时菌体量与ECP蛋白含量达最高值,在蛋白胨浓度为2%时蛋白酶分泌量已稳定;1%的葡萄糖、蔗糖、甘油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及ECP蛋白产量,却抑制了蛋白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4.
加卸载响应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值模型来模拟和验证加卸载响应比(LURRLoad/Unload ResponseRatio)理论.编制非均匀各向异性材料宏细观损伤破坏程序,模拟固体材料在损伤破坏时的加卸载过程,证实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LURR这一反映地球介质临近破坏的指标,也可以用来预测材料的破坏.同时讨论了一些参数(如均匀程度和脆性程序)对LURR的影响,发现材料越呈脆性,或越均匀,LURR值上升得越晚,曲线越陡.该结果对用LURR指标预测地震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55.
利用2006-2017年黑龙江省闪电定位资料和日平均地面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数理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闪电密度和强度对地面相对湿度(RH)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面RH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闪电活动产生;当RH < 25%时,几乎无闪电发生,当RH < 77%时,RH增加有利于闪电活动发生,当RH>79%时,随着RH增加,闪电活动减少;当RH < 77%时,闪电密度与之呈正相关,闪电强度与之呈负相关;当RH>79%时,闪电密度与之呈负相关,闪电强度与之呈正相关;地面RH的临界值域约为77%-79%;70%≤ RH ≤ 90%区间为闪电易发湿度区间,在闪电密度与湿度相关度高的区域,闪电更趋于集中发生在闪电易发湿度区间。  相似文献   
156.
区域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针对国内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性大气中污染物扩散问题建立的区域精细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_4,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为其提供气象场,对污染扩散的路径和浓度以及地面沉降进行计算,系统后端开发了基于GIS的产品制作平台对模式产品进行叠加地理信息的处理。为实现快速应急响应的功能,模式业务系统始终处于热准备状态,并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产品制作。文中给出一个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演习应用实例,显示该模式系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7.
冯建伟  戴俊生  秦峰  宋永 《地质学报》2019,93(11):2729-2741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分析,在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岩石圈挠曲下陷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并夹杂大规模的短暂伸展火山喷发活动,接受了巨厚的二叠系沉积层序;随着板块俯冲在二叠纪末的逐渐消亡,三叠纪进入印支期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周边受南北向挤压和左旋构造应力场影响,前陆冲断带古断裂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进入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早中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但有继承性活动,构造活动强度较二叠纪大为减弱,在燕山运动Ⅲ幕晚期最终被覆盖定型。整个过程受地体碰撞和板内挤压影响,冲断带发生幕式构造活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而且冲断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和陆内坳陷的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58.
为掌握离心力场环境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与土介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匹配误差特性,结合匹配误差理论,通过液体标定试验和离心力场中土介质标定试验,讨论了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分析表明:在液压条件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在离心力场环境中微型土压力传感器表现出的显著非线性响应特性是由加载过程中土介质模量的改变引起;基于建立的匹配误差随土介质模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非线性修正,可明显提高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59.
丁选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11,32(Z1):260-26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由于具有较大的内、外壁摩阻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与一般实心桩不同的静、动力特性。采用建立的解析公式,对PCC桩、等截面积实心桩和等外直径实心桩3种桩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桩端阻力相对较小时,3种模型位移幅值差别不大;当桩端阻力较大时,3种模型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存在较大差别;等面积实心桩位移幅值比PCC桩稍大,而等外直径实心桩的位移幅值比PCC桩稍小;位移相频曲线呈现等间距的震荡,实心桩的震荡峰值比PCC桩要高,且震荡峰值对应的频率各不相同,PCC桩出现震荡峰值的频率比实心桩小;3种计算模型动刚度震荡幅值差别较大,等直径实心桩的动刚度最大,等面积实心桩次之,PCC桩最小;等直径实心桩的虚部最大,PCC桩次之,等面积实心桩最小,振动过程中等直径实心桩桩顶阻尼最大;等面积实心桩的速度导纳最大,PCC桩次之,等直径实心桩最小。PCC桩充分发挥了单方混凝土的性能,比等截面实心桩具有更小的动力响应,比等外径实心桩更节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0.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沿江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滑坡和潜在滑坡,对在建的川藏铁路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输入波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对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斜坡的自振频率随着输入地震波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振动强度为0.3g和0.6g是斜坡启裂和失稳的临界动力条件。斜坡具有明显的高程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表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1/4坡高和坡顶处较大。坡内竖直向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频率对斜坡动力放大响应影响较大。斜坡对低频地震波的放大效应不明显,甚至有抑制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斜坡的动力放大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幅值的增加,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振动强度为0.3g~0.4g时达到最大值。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斜坡对天然波的放大作用高于人工合成波。软弱夹层的存在使输入的地震波出现了明显的放大,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发现,软弱夹层的位置对输入地震波的频段的敏感程度不同。该试验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斜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