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10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为的共同选择,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实现环境、资源、经济、人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合理性发展,关键是用合理代价思维调控和指导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2.
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影响城乡发展模式,带来城市和农村人口新的分布格局.本文基于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采用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中国人口政策和迁移规律,对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PDE)中的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参数进行本地化处理,开展5种SSPs路径下的中国及分省(区、市)城乡人口预估研究,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5种SSPs路径下中国城市人口均有所增加,2015-2050年增长3.4(2.2~3.7)亿人;农村人口持续降低,减少约3.0(1.1~4.0)亿人;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9%(67%~86%).2)未来中国大部分省份城市人口都将较2015年有所增加,西部省份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省份;所有省份农村人口都将明显减少,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幅度高于西部地区.相比2015年,2050年西藏、新疆等地城市人口最多可增加两倍以上;大部分省(区、市)农村人口可减少60%以上.3)未来大部分路径下自然变动对城市和农村人口均由正的影响逐渐变为负影响;机械变动对城市人口影响为正,对农村人口影响为负,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口自然变动在东西部省份的差异是导致东西部城乡人口不同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3.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热浪灾害事件频发。湿球黑球温度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协同作用,相较于单独的温度指标更能表征热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于该指数定义热浪,利用CMIP5多模式温度和相对湿度模拟数据以及SSP3人口数据,量化并分析了未来全球及区域尺度热浪的人口暴露度变化以及造成暴露度变化的各因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过去(1986—2005年)暴露度的分布主要受人口分布的影响,印度次大陆以及中国东部、东南沿海地区是暴露度高值区,未来(2081—2100年)热带地区暴露度的增加尤为明显;(2)全球区域间暴露度变化差异显著,未来南亚地区平均暴露度的增幅最大,接近3×104万人·d,而澳大利亚北部、亚洲北部、加拿大地区平均暴露度的增幅不足100万人·d;(3)气候和人口因素共同作用是造成绝大多数热带地区暴露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对于中高纬度地区来说,气候要素的贡献率最大;(4)气候和人口因素共同作用对全球暴露度变化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44.
熊永兰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049-1049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的一篇采用元分析的文章指出,未来20年,全世界城市的爆炸性增长将对人口和全球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945.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鄞州人口总量大可用耕地少,土地结构呈现“五山四地一分水”格局,人均耕地不到0.8亩,资源开发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鄞州经济规模大、可供土地少,近年来中央不断收紧土地“闸门”,“十一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38%,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946.
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国家实力通常会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会极大提高。如果体制机制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也会分享到利益。农民人数减少,会产生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进城农民不仅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还会因他们的土地改变用途或流转出手,获得资产收益。  相似文献   
947.
崔凯  李坚 《辽宁地质》2011,(8):48-5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4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容量、解决城市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静安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对静安"十二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重点区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4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2009、2010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50.
《地理教学》2011,(11):61-61
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进展。城镇化率从当时的36.2%,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