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40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河津市发生了MS 4.8级地震,在此之前,山西临汾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2009年的观测数据清晰地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4-7月观测数据以准线性变化为主;8月出现偏离线性的非线性变化;10月达到峰值点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此阶段即亚失稳阶段;12月出现加速下降;12月21日转平。转平之后35 d距离观测台站89 km处的河津市即发生了MS 4.8级地震。在准线性阶段(岩石破裂实验的应力积累阶段),发震断层及附近的Benioff应变曲线也出现同步加速现象。这表明临汾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所记录的亚失稳态现象是来自震源的信息。实验室观测到的亚失稳现象可在野外观测数据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722.
许年春  吴同情  皮海洋  游磊  吴越 《岩土力学》2018,39(Z1):227-234
传统的刚性承载板载荷试验(PLT)主要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不能用来反演土的抗剪强度参数c、 。通过刚性承载板下加装气囊,研制出一种适用于载荷试验的柔性承载板,两个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分别布置于板内边缘处,用于测量该处气囊厚度变化量 。用柔性承载板开展载荷试验时板底压力P均匀分布,同时在柔性承载板一侧采用柔性水压板施加恒定的均匀地表荷载,根据两条 曲线变化规律得出2个临塑荷载,将临塑荷载与地表荷载值代入理论公式反演出c、 。分别采用黏性土和干砂开展室内载荷试验,证明了该反演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认为该反演方法具有适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723.
汶川、玉树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以来,国内布设了地震地电场观测网,目前有100多个台正式投入观测,部分台站至今已积累了近十年的资料.期间发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等强烈地震,这对检验大地电场前兆方法的监测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汶川、玉树地震区附近的39个地电场观测台自投入运行以来的观测资料,并对全部资料的观测质量和映震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发现观测资料中存在不规则的与地磁场或固体潮汐变化相关的扰动变化,很难从中识别出地震前兆信息.为突出地震前兆信息,作者采用同台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在地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存在不同形态的比值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汶川、玉树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地电场观测资料中有较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从原始观测数据中或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而使用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排除资料中来自大地电场的正常变化以及自然电场的远场变化,突出了近场的变化信息,使得地震前源自孕震区一定范围内的地电场异常信号容易识别.由图4可见,2002年的玉门5.9地震和2003年的山丹-民乐6.1地震前震源区的电场观测也出现了比值异常变化,而其他时段的比值曲线近似直线变化,因此表明本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是识别和提取观测资料中地震前兆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结果还表明地电场前兆的不同形态可能与观测台的台址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24.
选取滇西实验场区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中强震危险性跟踪判定综合概率值,对地震发生时间进行初步判定,并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模型,短临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实现地震短临预测.  相似文献   
725.
2012年2月2日05时16分,在辽宁营口(40.49° N,122.41°E)发生了4.3级和4.1级地震,辽宁大部分地区有感.震前距震中直线距离468 km的河北省沧州市的黄骅井水位出现了显著的短临异常变化.营口地震前水位2012年2月1日9时开始快速下降,至2月2日7时下降幅度达1.8 m,之后转折上升,水温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726.
山西夏县痕量氢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TG6118H痕量氢分析仪在山西夏县开展短期专项测试,记录到比较翔实的观测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地震前观测到断层氢气的异常特征是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时间短。本文对2011年1月6日夏县痕量氢及东郭井水位、水温在地震监测预报中跟踪情况进行论述,并对映震情况进行分析,为新型仪器观测提供一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27.
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映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5.0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综合预测方案不仅提高了地震短临预测信度,并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模型,短临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实现地震短临预测.本综合预测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实时动态跟踪地震危险性,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  相似文献   
728.
初步分析乌鲁木齐地区1 990年后发生的9个地震前后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发现:地电阻率观测值曲线在地震前几个月开始下降.用月距平法分析消除地下水位、温度、气压和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对其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可见震前短临异常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29.
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加强,是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普遍现象,伴随着地震活动增强,开始出现区域震群活动.现代统计物理学中突变事件发生前的临界指标包括起伏加剧和起伏加剧时段所显示的复杂系统宏观有序性.研究表明,上述指标不仅能应用于中、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在短临阶段地震活动性资料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730.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曾开展过比较多的土层应力观测工作,河北唐山八中业余地震观测组曾利用简易液压土层应力计,观测到唐山7.8级地震数次强余震前的土层应力扰动异常信号.土层应力观测虽在多次地震前监测到了比较好的短临异常信号,但是由于其观测精度低、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不够明确等方面的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清理攻关后逐步退出专业舞台、甚至群测群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