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5篇 |
免费 | 1056篇 |
国内免费 | 19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2篇 |
大气科学 | 623篇 |
地球物理 | 898篇 |
地质学 | 4372篇 |
海洋学 | 1768篇 |
天文学 | 45篇 |
综合类 | 530篇 |
自然地理 | 4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317篇 |
2021年 | 294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246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413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374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35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237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64.
65.
66.
THEJOINTTOXICEFFECTOFANTHRACENEANDPROFENOFOSONMARINEMICROALGA天然水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共存时会发生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因此,只分析单一毒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够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蒽(Anthracene)是近来颇受关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PAH对鱼类、四类及藻类的伤害效应在国内外已有报道[4],它们在生物体内高积累、高残留和致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8]。有机磷农药是我国沿海地区常用的农药,对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7.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在(1)郯庐断裂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2)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3)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68.
69.
环境因子对三种常见微藻细胞中二甲基硫丙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含量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子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P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和光强。随着盐度的增加,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细胞内DM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方法,进行了2个实验来研究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1)6组不同风干程度海萝种藻在18℃冷冻保存6个月后取出在16℃水中进行孢子的释放,种藻风干到干重为原鲜重约25%的组,孢子的保存效果最好,该组种藻释放孢子量约为对照组(未经风干和保存的种藻)的77.6%,且孢子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2)风干到重量为原鲜重约1/4的种藻分别保存于18℃、36℃、80℃,在保存8个月后,每一保存温度下的种藻分别在8℃、12℃、16℃、20℃水中释放孢子,种藻在水温12℃下释放的孢子量最多;保存于36℃、80℃的种藻较保存于18℃的释放孢子量多。本实验结果为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也为该属藻类的种质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