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6篇 |
免费 | 2541篇 |
国内免费 | 19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4篇 |
大气科学 | 823篇 |
地球物理 | 1035篇 |
地质学 | 6588篇 |
海洋学 | 1288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535篇 |
自然地理 | 9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440篇 |
2022年 | 479篇 |
2021年 | 443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385篇 |
2018年 | 283篇 |
2017年 | 312篇 |
2016年 | 344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604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527篇 |
2011年 | 506篇 |
2010年 | 464篇 |
2009年 | 467篇 |
2008年 | 446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374篇 |
2004年 | 363篇 |
2003年 | 276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302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232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18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45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利用齐河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6年7月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WP可分析雷达测站风场的时空分布和冷暖平流变化情况,是高空探空资料的有益补充;弓形回波在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生成发展,顶部回波最强,并具有超级对流单体特征;外流边界是大风发生时的显著特征;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弓形回波具有持久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一般产生在弓形回波顶部,且多数会造成冰雹大风天气;当中气旋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风切变≥47×10^-3s^-1,并且底高≤3.0km时,将造成雷击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53.
杨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3,25(3):16-20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4.
155.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砷释放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查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采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江汉平原典型砷中毒病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区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承压水的砷质量浓度为0.23~2 621 μg/L。地表水较地下水具有更负的δ13CDOC、δ13CDIC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DIC值在-11.9‰~-3.99‰之间,溶解性有机碳的δ13CDOC值在-28.5‰~-19.6‰之间。地下水的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ρ(As)呈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的降解促进了As的富集。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δ13CDIC和ρ(DOC)均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是导致δ13CDIC贫化的重要过程,微生物作用下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是地下水中无机碳的重要来源。此外,江汉平原少数高砷地下水呈现较大的δ13CDIC值,推断江汉平原高砷含水层强还原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产甲烷过程导致了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矿体的碳、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进行了探讨。矿区样品的δ34S‰变化范围为-0.24‰~2.37‰,平均值为1.29‰,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少量生物还原硫的加入。样品的δ13CPDB变化范围为-4.57‰~-7.33‰,平均值为-5.96‰,δ18O为-3.4‰~-4.8‰,平均值为-4.06‰;δ13CPDB-δ18OSMOW关系表明,矿体中的碳可能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提供,并有部分来源于地层,且受大气水影响明显。铅同位素表明北三段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由造山带物质和地幔物质两部分提供。 相似文献
157.
初中地理第一册中,降水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想象降水的形成过程,对降水的形成条件也就难以理解掌握。在教学中,我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和选择,最终采用热水瓶作降水形成过程的模拟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58.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9.
160.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的主要产气层。为了探讨研究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变化的原因,对取自塔中地区古城7、古城8、古城9和古城12等4口井的51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δ13C值为-2.26‰~1.55‰,δ18O值为-10.57‰~-4.69‰,Mn/Sr也小于2~3的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基本保持了碳氧同位素的原始组成。δ13C值与海平面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证明研究区早奥陶世晚期存在一海退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