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he human skin fibroblast cells reveale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was inhibited by the radiation.A CO2 incubator connected by optical fibers to a reflector telescope for collecting the solar light was built at Syowa station by the 49th Japanese Antarctica Research Expedition.The direction of the telescope was continuously controlled by a sun-tracker to follow the movement of the Sun automatically.The intensity of the collected light was monitored by a portable spectrophotometer housed inside.The human skin fibroblast cells were incubated in the CO2 chamb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olar radiation at Syowa station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ference experiments at a laboratory in Japan.The results showed cell damage by strong UV radiation.The produc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was prompted by the moderate UV-B,but was inhibited by the strong UV-B radiation,as studi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 Japan.The effect of strong solar radiation at Syowa station involving the radiation of UV-B region was estimated to be of the same extent of the radiation caused by an artificial UV-B light with the intensity more than 50 mJ/cm2.  相似文献   
122.
王帅民 《测绘学报》2023,(6):1037-1037
水汽虽然占总中性大气含量不足4%,但它却是地球中性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大气能量传递的基础,水在低纬度地区被蒸发吸收热量,水汽被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凝结,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另一方面,水汽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此外,水汽在大气水文循环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在风的作用下,水汽围绕地球移动。  相似文献   
123.
124.
对义县组主期中酸性岩墙与熔岩的地球化学、成因岩石学对比分析显示:中酸性岩墙Mg#平均36.68%,Na2O/K2O平均为1.07;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图表现出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图上表现出负Eu异常,HREE强烈分异,Y/Yb平均10.10,(Ho/Yb)N平均1.13,LREE配分曲线与熔岩LREE配分曲线重合.中性、中基性熔岩Mg#平均大于55%,除无Sr负异常外,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图与岩墙相似;中性、中基性熔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并且配分高低与SiO2含量呈反相关关系,说明二者是部分熔融的非同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中性、中基性熔岩Y/Yb分别平均为11.27、11.98;(Ho/Yb)N分别平均为1.25、1.32,Sr大于400×10-6,Sr/Y均大于40,显示出了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酸性岩墙与火山熔岩来自不同源区,前者来源于斜长石稳定的加厚角闪石麻粒岩地壳部分熔融,而后者来源于受幔源岩浆底侵并且混染过的加厚石榴石麻粒岩相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且岩墙母岩浆、熔岩岩浆与幔源底侵岩浆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不同比例的混合作用.结合义县组最底部高Mg#幔源玄武质岩浆成因机制,主期中酸性岩墙与熔岩岩浆形成机制揭示了早白垩世期间华北板块壳-幔之间岩浆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大磁暴期间的中性原子(ENA)通量数据,试图揭示环电流离子通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环电流的形成和损失机制,以及磁暴和亚暴的关系.两次磁暴期间ENA通量的变化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特征:(1)通量随能量的增高而快速降低,磁暴主相期间高能端通量所占比重增大;(2)通量比例曲线的起伏远比通量曲线的起伏要平缓;(3)通量的起伏与AE指数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4)磁暴恢复相开始前,ENA通量出现短时间的猛烈增长,特别是低能端通量的增长异常迅速;(5)Dst/SYM-H指数快速恢复期间,ENA通量的变化表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先降低,后增大.忽略影响ENA通量的其他次要因素,ENA通量的上述特征直接反映了环电流的发展规律.环电流离子通量随能量的增高快速下降,磁暴主相期间可能由于高能O+的增加使得能谱有所变硬.离子主要受南向行星际磁场(IMF)所引起的对流电场的驱动注入到环电流区域,通量的变化大体上是无色散的.亚暴活动与环电流的增长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亚暴活动会引起环电流离子通量的短时间尺度波动.恢复相开始前,环电流离子在昏侧区域发生堆积,使得局部离子通量变大.这可能是由于屏蔽电场的形成削弱了内磁层对流电场,造成离子在磁层顶的逃逸损失过程减弱.在Dst/SYM-H指数的快速恢复期间,环电流离子通量的衰减速度也可能发生阶段性变化.这说明Dst/SYM-H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环电流的强度,环电流的衰减过程可能具有比先快后慢更为复杂的阶段性模式.  相似文献   
126.
以酶学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不同部位(前肠、中肠、后肠)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其活性分布.结果表明,各消化酶随温度和pH均呈峰值变化: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均有2个活性范围,最适pH分别为3、9,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分别为3.5、4.0、4.0,褐藻酸酶活性的最适pH分别为4.0、4.5、4.5,果胶酶活性的最适pH分别为3.5、3.5、4.0;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45℃,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褐藻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35℃、35℃,果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则分别为55℃、55℃、45℃;在各自最适温度和pH下,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后肠>前肠>中肠,脂肪酶活性表现为后肠>中肠>前肠,而前肠褐藻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中肠、后肠(P<0.05),果胶酶活性在肠道各部分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提升区域研究程度,对宿营地脉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脉岩呈NE向成群成带分布;岩石类型为(含石榴)闪长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及闪斜煌斑岩;获得(含石榴)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214±1)~(219±1) Ma,形成于晚三叠世,是印支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脉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出中Si(SiO2=53.92%~62.95%)、高Al(Al2O3=15.99%~17.69%)、富Na(Na2O=2.63%~6.09%、Na2O/K2O=1.09~8.30)、低Ti(Ti2O=0.50%~0.76%)、低P(P2O5=0.14%~0.23%)、Mg(Mg#=37.73~59.32) 变化大等主量元素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2~1.36;脉岩富集LREE、Rb、Th、U、K,亏损HREE、Nb、Ta、P、Ti,(La/Yb)N=7.24~20.02,Ce、Eu异常不明显.结果表明,宿营地中性脉岩是西昆仑东段南缘晚三叠世古特提斯弧后拉张作用引起的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8.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在20 mg/L亚硝酸盐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TRx)等抗氧化相关酶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组织蛋白酶B(CTSB)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胁迫24 h时Mn-SOD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CAT基因表达量在12~48 h升高,GPx基因表达量在24和48 h时升高,TRx基因表达量24 h时升高,而后在48和72 h时降低,Hsp70基因表达量在48和72 h时升高,CTSB基因表达量在48 h和72 h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硝酸盐胁迫下,抗氧化酶相关基因、Hsp70和CTSB基因的表达量均被显著诱导进行免疫防御,4种抗氧化相关基因和Hsp70、CTSB基因对亚硝酸盐胁迫敏感度不同,在抗亚硝酸盐胁迫过程中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及专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童英  郭磊  张建军  苏尚国  焦建刚  王连训 《地质通报》2017,36(11):1953-1962
中国侵入岩填图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目前,需要探索中大比例尺(1∶5万~1∶2.5万)填图方法。依据以往的填图实践经验,特别是同源花岗岩、异源花岗岩、中基性岩、超基性岩试点填图,提出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无论何种成因,侵入岩填图应该建立不同级别的等级体制填图单位,即侵入体-单元-序列(或岩套)-超序列(或超岩套)-超序列组合(或超岩套组合),分别对应岩体-岩基-岩带-巨型岩带。同源花岗岩岩浆,可以按照以往的谱系单位填图,其侵入体-单元-序列-超序列应该是同一个岩浆旋回演化的产物。岩浆混合花岗岩,可以按照混合程度划分单元,归并序列。中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也可以参考上述谱系单位和混合单位填图。侵入岩不同级别等级体制单位的建立有利于深入认识岩浆系统及其制约因素。此外,花岗岩等侵入岩蕴含了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有必要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0.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例.进一步利用静止卫星普查到的东亚地区MCS分布情况,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MCS重心位置处大气状态廓线,利用大量的例子从统计的角度揭示了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在MCS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湿中性层结结构在MCS发生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