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68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718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针对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入渗补给量采用经验估算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以神东矿区为例,在广泛调查矿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并结合野外取样、室内参数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定量模拟矿区内不同地段降雨入渗强度,探讨影响降雨入渗强度的主要因素,计算得出研究区降雨入渗系数大致在0.18~0.27,分析认为影响降雨入渗强度的因素有降雨量、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等。其中在研究区广泛分布的风积沙对地下水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3.
鄂西渝东地区中寒武统蒸发岩类盖层之下的震旦系灯影组海相岩溶地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系统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桐湾运动两个幕次的隆升过程以及相关的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1个和2个洞缝带,其充填作用规律性强,以化学沉淀充填为主。上部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以及粉晶至粗晶白云石三期充填,而中部的两个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纤状白云石以及粒状白云石四期充填。初步认为这些充填物发育与否主要受下渗的饱和碳酸盐流体的流动路径、流速等因素控制,残存孔隙是现今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灯影组古岩溶型储层应是今后这一地区油气勘探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4.
How ophiolitic mèlanges can be defined as sutures is controversial with regard to accretionary orogenesis and continental growth.The Chinese Altay,East junggar,Tianshan,and Beishan belts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in Northwest China,offer a special natural laboratory to resolve this puzzle.In the Chinese Altay,the Erqis unit consists of ophiolitic melanges and coherent assemblages,forming a Paleozoic accretionary complex.At least two ophiolitic melanges(Armantai,and Kelameili) in East Junggar,characterized by imbricated ophiolitic melanges,Nb-enriched basalts,adakitic rocks and volcanic rocks,belong to a Devonian-Carboniferous intra-oceanic island arc with some Paleozoic ophiolites,superimposed by Permian arc volcanism.In the Tianshan,ophiolitic melanges like Kanggurtag,North Tianshan,and South Tianshan occur as part of some Paleozoic accretionary complexes related to amalgamation of arc terranes.In the Beishan there are also several ophiolitic melanges,including the Hongshishan,Xingxingxia-Shibangjing,Hongliuhe-Xichangjing,and Liuyuan ophiolitic units.Most ophiolitic melang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ultramafic,mafic and other components,which are juxtaposed,or even emplaced as lenses and knockers in a matrix of some coherent units.The tectonic settings of various components are different,and some adjacent units in the same melange show contrasting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The formation ages of these various components are in a wide spectrum,varying from Neoproterozoic to Permian.Therefore we cannot assume that these ophiolitic melanges always form in linear sutures as a result of the closure of specific oceans.Often the ophiolitic components formed either as the substrate of intra-oceanic arcs,or were accreted as lenses or knockers in subduction-accretion complexes.Using published age and paleogeographic constraints,we propose the presence of (1) a major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boundary that separates the Chinese Altay-East Junggar multiple subdu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205.
田承盛 《地质与勘探》2014,50(5):833-839
青海省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属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是新的矿产勘查基地,成矿作用主要受NE和NW向两组构造蚀变带控制。本文通过不同类型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探讨区内的构造活动。所获得的10个样品年龄为116~204 Ma,并由3个组年龄构成,即204~181 Ma,142~168 Ma和116~120 Ma。第1组年龄204~181 Ma反映印支晚期三叠纪末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碰撞的地质事件及其时限;后两组年龄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冈底斯地体向北与羌塘地体碰撞汇聚的响应,活动时限为168~116 Ma。第2和3组年龄同时表明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存在强度差异,即有两个强作用期。同时,3组年龄也揭示本区具有多期次成矿活动。  相似文献   
206.
新疆东准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确立该地区构造框架及油气开发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岩浆岩方面,对于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其空间展布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特别是石炭系和泥盆系沉积地层标定较为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原泥盆系砂岩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学观测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研究显示:原泥盆纪砂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346~312 Ma,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分为:380~310 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71.8%)、445~385 Ma(志留纪-早-中泥盆世,11.7%)、480~450 Ma(奥陶纪,3.9%)、540~485 Ma(寒武纪,4.5%)和前寒武纪年龄段(8.1%),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区域上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简单化趋势且晚古生代年龄比重增加。结合该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原泥盆系沉积时代重新厘定到晚石炭系早-中期,认为东准地区的碰撞拼贴时间应发生于晚石炭世,并非是不同期次碰撞拼贴之产物。  相似文献   
207.
从东濮凹陷蒸发岩系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膏盐岩对油气成藏诸要素的影响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烃源岩与膏盐岩共生,膏盐岩-砂泥岩过渡带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膏盐岩发育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膏盐岩的高热导作用使盐上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降低和盐下烃源岩过成熟门限深度增加,有效地扩大了生烃窗范围。膏盐层下部砂岩储层孔隙度相对正常压实地层而言整体偏大,且具有随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孔隙度最大值出现在膏盐层下部一定距离内。膏盐层不仅对油气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且易于形成盐下、盐间、盐上及盐岩边缘等多种圈闭类型。膏盐层厚值区形成的异常压力明显大于膏盐层边缘区,油气更易于在膏盐层的遮挡下向膏盐层边缘区运移。综合分析认为,东濮凹陷膏盐层边缘区不仅具有良好的供烃和圈闭条件,而且具备油气充注的通道和动力条件,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08.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东矿区侵入岩为富含铌、钽、铀、钍、稀土、锆、铷、铯、锂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分析, 对拜城波孜果尔东矿区侵入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对岩浆形成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这对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波孜果尔东矿区侵入岩为黑云母碱性花岗岩, 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钠长石、钾长石、钠铁闪石、锂云母和黑云母等.其中, 黑云母为锂铁叶云母, 以富Si富Fe、低Al贫Mg为特征; 锂云母以富Si、高Li低Al为特征, 它们为黑云母-锂铁云母系列的不同成员, 均属三八面体型.钠铁闪石以富含Fe2+为特征.副矿物包括烧绿石、星叶石、氟铈矿、独居石、钍石、萤石、锆石、铌铁矿等.岩石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 且具高温、无水、低氧逸度的成岩特点.   相似文献   
209.
邵建波. 《地质学报》2014,88(1):83-98
塔东铁矿是吉黑成矿省内最大的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首次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黄铁矿微区分析、黄铁矿Re-Os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矿床产于塔东群含矿岩系中,矿体为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其次为层纹状、致密块状、皱纹状等构造。地球化学分析塔东铁矿岩石形成于海底化学沉积—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海底火山碎屑交替沉积环境,大地构造环境为陆- 陆碰撞带岛弧构造环境。塔东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磁铁矿全铁含量88.49% ~ 93.72% , 平均92.35%, SiO2 含量0 ~ 1.058%,平均0.075%; TiO2 含量0 ~0.13% ,平均0.03%; Al2O3含量0~ 0.30%,平均0.06%; MgO含量 0~ 0.26% , 平均0.06%; MnO含量 0~ 0.08% ,平均0.03%,成因类型以岩浆岩型、火山岩型及沉积变质型为主。黄铁矿主量元素Fe含量43.534%~48.246%,平均46.779%。S含量48.728%~54.402%,平均51.837%。S/Fe 1.782~2.072,平均1.931,具较弱的硫亏损特点,反映火山热液和变质热液特点。5件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定w(Re)为1 172~29 810(×10-12),w(Os)为20~184(×10-12), 187Os/188 Os为3.82~52.11,187Re/188Os为601~7 739。Re-Os模式年龄值为370Ma~448Ma,等时线年龄为401±41Ma,MSWD=10.2,Initial187Os/188Os为0.3±3.4。Re-Os同位素数据显示塔东铁矿成矿时期为加里东晚期,成矿物质来源为地壳,并厘定含矿岩系的主体时代为早古生代,而非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10.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处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海域平面延伸方向的转换区域,无论平面规模还是垂向活动强度均有其特殊性,且该段不同构造带上主断裂带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多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按照主断裂发育的位置和垂向活动强度,对渤东地区的走滑断裂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凸起边界长期活动断裂、洼陷-斜坡区的"早断早衰"型走滑断裂及凸起区的"早断中衰"型走滑断裂。重点介绍了后两种隐伏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及解释方法。郯庐断裂活动强度、盖层泥岩厚度及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晚期断裂活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对油气垂向运移的控制作用,提出深浅断裂平面重叠区是渤东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