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8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274篇
地质学   1208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306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211.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212.
区域降水数值预报产品人工神经网络释用预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T213、日本细网格降水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报释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广西自治区测站进行分类,简化预报对象,对数量众多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采用自然正交分解(EOF)方法,浓缩大量因子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日本降水预报因子建立广西5~6月区域降水量级的逐日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运用与实际业务预报相同的方法进行逐日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建立广西3个预报区域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中雨以上降水量级预报的TS评分分别为0.55、0.5和0.26,比目前业务预报中参考使用的T213和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降水预报具有更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13.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11月26日,在江西省九江县与瑞昌市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宏观震中在九江县港口乡。震中烈度Ⅶ度,极震区为北东向的椭圆,烈度分布受瑞昌盆地内地形地貌条件的控制;5.7级地震的最大余震为ML5.3级,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余震较丰富,余震区长轴为北西向。此次地震经历了较长期的应力应变积累过程,发生在江西分宜—黄海北部北东向ML≥4.0级地震活动带和湖北西部—江西南昌ML≥3.0级地震活动带的交汇部位,与大区域地震活动性中长期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214.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了Ms5.9级地震,震前该区测震学指标和河北省北部距该地区较近台站的前兆测项中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这些异常和这次地震的关系。这次地震打破了华北、东北地区的5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新一轮地震活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215.
利用2003年11月13日岷县5.5级地震震中周围7个台站的数字记录反演了本次地震的矩张量,对所得结果与用P波初动符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和本次地震的余震分布,对可能的发震断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16.
《高原地震》2006,18(4):31-31
根据大型探槽观测和热释光测年资料,发现西大滩断裂东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距今5万年前,晚更新世发生过4次强烈古地震,全新世发生过5次强烈古地震事件;西大滩断裂西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约1万年前,全新世共发生4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古地震发生于距今1000年前。库赛湖断裂自5000年以来(全新世晚期)共发生3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强烈地震为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相似文献   
217.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218.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巨震,3月29日在距8.7级地震破裂区东南160km又发生了一次8.5级地震。8.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千米以上。如此剧烈的能量释放,对我国的地震活动有何影响是令人关注的,但清晰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影响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机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机制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应力在地壳和地幔内的传播、积累,以及与地质构造等的关系。因此,仅从时间尺度上判定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对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是否有影响在认识上就存在分歧。例如,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波动在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时直接触发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还是由于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和调整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显然,这两方面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8.7级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在我国云南的宾川发生了4.6级地震,其发震时间也是8.7级地震的面波到达该地区的时间(李刚等,2005);  相似文献   
219.
通过分析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的震前异常,认为震前异常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存在前兆场出现-地震活动场的变化-前兆场的转折变化-地震活动场和前兆场继承性同时变化-宏观(含动物异常)和微观的巨变异常-发生强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0.
纳米级微粒测量是寻找隐伏矿的新方法,选取实地模拟实验和在已知隐伏矿区,利用液态捕集剂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测试样品,进行重复测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矿元素,在地表形成异常的运移富集速率不同,其运移速率主要取决于纳米级微粒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地下上升气流、断裂等裂隙有利于微粒的上升运移富集;纳米级微粒地球化学重复测量时,异常可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但异常重现较常规气体缓慢,通常需要2~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