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552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GMS红外探测辐射这温(TBB)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980 ̄2000(缺1995 ̄1996)年热带太平洋中、西部逐月TBB距平场的相对变化,得到了判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的门槛值,提出了快捷、客观地监测它们形成、发展及衰亡过程的方法,并且为其预测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2.
东莞市草温与地温、气温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东莞站2007年8月~2008年7月的草温与地温、气温同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在不同下垫面环境下草温与地温、气温的差异。分析表明:年平均草温地温气温;极端最高温度中,地温草温气温;极端最低温度中,草温地温气温;草温的日变化幅度和年变化幅度最大,地温次之,气温最小。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地面不同高度、不同下垫面的差异以及传感器的安装等。  相似文献   
33.
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在云数值模式中同化模拟多普勒雷达资料,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EnKF同化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经过几个同化周期后,EnKF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真值.单多普勒雷达资料EnKF同化对雷达位置不太敏感,双雷达资料同化结果在同化的初期阶段比单雷达资料同化结果准确.同化由反射率导出的雨水比直接同化反射率资料更有效,联合同化径向速度和雨水有利于提高同化分析效果.协方差对EnKF同化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模式全部预报变量与径向速度协方差的同化效果比仅考虑速度场与径向速度协方差的同化效果好.雷达资料缺值降低了同化效果,此时增加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的同化可以明显提高同化分析效果.EnKF同化技术对雷达观测资料误差不太敏感.初始集合对同化分析有较大影响.EnKF同化受集合大小和观测资料影响半径.同化对模式误差较敏感.利用EnKF同化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结果表明,EnKF同化技术能够从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动力场、热力场和微物理场,反演的风场是较准确的,反演的热力场和微物理场分布也是基本合理的.中低层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动力特征,对流云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并有垂直上升运动伴随,其热力特征表现为低层是低压区,高层为高压区,中部为暖区而上、下部为冷区,水汽、云水和雨水分别集中在对流云体内、上升气流区和强回波区.  相似文献   
34.
通过冰雹云模式模拟的一次冰雹云降水过程中降水粒子廓线和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结合,分析了冰雹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微物理含量垂直结构变化及其对微波亮温的影响,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如果微波通道受到降水粒子散射和辐射的共同作用,如降水云早期的85 GHz亮温,成熟期的19 GHz亮温及消散期的37 GHz亮温,由于辐射和散射信息互相抵消,致使亮温随雨强的变化较复杂,这些通道亮温和雨强的相关性明显降低,不宜被用来反演地面雨强。2)根据19 GHz亮温随地面雨强或冰相粒子柱含量的改变,可以大致确定降雨云的不同阶段:在发展阶段,主要是降雨层以上的冰相粒子,尤其霰粒影响19 GHz亮温,致使其亮温与冰相粒子柱含量具有较好的负相关,而与地面雨强相关性较差;在成熟阶段,主要受雨水上层逐渐增加的辐射和冰相粒子散射共同作用,使得19GHz亮温与地面雨强和冰相粒子柱含量的相关性都不太好;在消散阶段,19 GHz亮温主要受较强的雨水辐射影响,与地面雨强和冰相粒子柱含量均有着较高的正相关。3)37 GHz是相对比较稳定的通道,其亮温与地面雨强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尤其与冰相粒子柱含量相关性更好,因此是反演地面雨强和冰相粒子柱含量的最佳通道。85 GHz亮温对降雨云体的中高层结构较为敏感,使得其亮温随地面雨强增加而降低的变化比较离散,不如37 GHz的集中。  相似文献   
35.
水文水井抽水试验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抽水试验参数自动监测系统,能自动完成水位、出水量、地下水温和承压水水头高度等主要参数的自动监测,并现场打印数据;能和PC机进行数据通讯,转储数据,通过PC机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输出打印S=f(t)和Q=f(t)曲线,建立数据库。  相似文献   
36.
桐柏山太白顶、殷店和天河口一带,发育有大量的L构造岩,拉伸线理极其发育,面理较弱,线理产状向南东东倾伏,倾伏角为1°~20°。桐柏山L构造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在三维空间上,L构造岩强烈发育杆状构造,这种“杆”状构造是由大量沿X轴方向定向排列连在一起的椭球体矿物构成的,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石英的颗粒边界迁移和长石的位错蠕变,形成的平均压力为0.59GPa,平均温度为550 ℃~600 ℃,形成于中-高温-中压环境,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形成深度大致在15~20 km,属于中地壳的产物。L构造岩在桐柏山的发现可能反映了桐柏山造山带中桐柏杂岩岩块相对两侧榴辉岩岩片具有近东西向挤出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武文华  李锡夔 《岩土力学》2008,29(5):1152-1158
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应用多孔多相介质溶混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值模型,对多孔多相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主要包含均相快速/慢速和非均相快速/慢速等5种化学反应过程,溶质输运行为的控制机制主要考虑对流、扩散及降解、吸附等。基于原有的隐式特征线Galerkin离散化的有限元方法,求解模型控制方程的边值初值问题,求解过程中把均相化学反应物质中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非均相反应物质按照固相和液相分开,对均相反应物及非均相液相物质浓度耦合求解,而均相生成物和非均相固相物质独立求解。使方程组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对于含有非线性内状态变量的右端项进行迭代求解。数值例题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是近几十年来探索的热点话题之一.基于野外调研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教场闪长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该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少量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组成.SiO2含量为52.91%~53.39%,具有高Mg#[100×Mg/(Mg+Fe2+)]值(60.28~62.39)、富Na(Na2O/K2O=1.18~1.40)特征.斜长石An介于36~60,属于中长石和拉长石,具正环带结构,含量约50%.角闪石具有高CaO(>10%)、MgO(>18%)特征,属富镁普通角闪石,含量约30%.黑云母Mg#[Mg/(Mg+Fe2++Fe3++Mn)]值为0.564~0.582,属镁质黑云母,含量约12%.单斜辉石均属Ca-Mg-Fe辉石族,含量约5%,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橄榄石Fo在76~91,为贵橄榄石和镁橄榄石,含量约2%,属地幔捕虏晶.通过单斜辉石温压计计算获得其岩浆结晶温度为1 060~1 094℃,压力为0.24~0.55 GPa.结果表明,岩浆源区壳幔混源特征,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弱结晶分异作用.教场闪长岩体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华北克拉通内部伸展的叠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9.
辽宁省区域性大雾预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94—2002年9年辽宁区域地面图的普查,得到了辽宁区域性大雾天气(大于等于5个地市,能见度小于0.5 km)共有73次。分析近10年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得到了区域性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普查区域性大雾过程发生时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流程,用PP法建立区域性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0.
2005年AREM模式汛期试验结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颖  张兵  廖移山  李俊 《气象》2007,33(1):87-93
AREM2.3模式2005年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汛期试验过程中计算稳定,计算了该模式降水预报的分区域(长江中下游、华南、华北、东北、西南、湖北省)汛期(6、7、8三个月)TS评分,全国范围汛期漏报率、空报率、预报偏差,及各区域年内重要降水过程预报和实况的对比及TS评分,计算该模式形势场预报的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倾向相关系数、误差标准差,并与持续性预报(将前一天的分析场当作前一天对当天的预报场,以此类推)对比,以此对模式预报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总结,为模式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AREM2.3模式在2005年汛期试验期问48小时内预报稳定;对于长江中下游、华北、华南、东北、西南、湖北省以至全国范围均有较好的预报水平,但总体上对于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情况不是很好;模式对于高空形势场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500hPa位势高度的预报好于对500hPa温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