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0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测绘学   1235篇
大气科学   699篇
地球物理   1877篇
地质学   2313篇
海洋学   828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5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作者自行设计、研制的控制增氧机运行时间的自动控制电路及其原理.该电路采用CMOS集成芯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业经试验证实: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2.
本文测定了取自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某些表层沉积物主要元素的含量。根据主要元素的丰度、概率分布及其共生组合得到下列结果:1.A1、Fe、Mg,Na、K的高含量分布地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Si的高含量区与砂质沉积相一致.Ca的高含量区与生物碎屑沉积物相一致:2.A1与K、Mg、Na、Fe呈正相关.Mg与Fe之间,Si,P和A1之间也是正相关,Ca和Mn与A1没有明显的关系;3.沉积物中A1、Fe、Mn、Mg、Na、K和P的含量随着远离海岸和海水深度增加趋于降低,Ca的变化没有规律.相反,在东海北部随着水深Ca含量增加,而Si与水深没有明显关系:4.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东海北部沉积物来自长江。  相似文献   
33.
温度、pH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三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在5~75℃之间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为55℃、45℃和65℃;在不同的pH范围内,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9.2,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3和7.7,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5.2。缢蛏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较大,纤维素酶活力极微。  相似文献   
34.
王瑁  丘书院 《海洋学报》2002,24(3):142-147
鱼类没有消化的食物通过粪便而排出体外.没有消化的食物、黏液、消化道脱落细胞、代谢酶以及细菌等就组成了鱼类的粪便.排粪后所保留的食物能可以通过吸收率来估算,其计算式为:A=C-FC/C×100%,式中A(吸收率)以百分数表示;C(摄食量)等于摄入的食物质量乘以食物比能值;F(粪便排出量)等于排出的粪便质量乘以粪便比能值.吸收率在营养学上又称为消化率.粪便比能值的测定在计算吸收率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以往对鱼类吸收率的研究[1~6]中,由于粪便收集的困难及粪便的样品量通常很少,均没有对不同条件下鱼类所排出粪便的比能值进行单独的测定.  相似文献   
35.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大气CO2浓度大幅度增加,但同时由于"Suess"效应,大气δ13C值却在不断下降。研究大气δ13C值的变化历史,不仅有助于预测其今后的趋向,而且可以用来了解碳循环的自然变率和校正全球碳预算模型。由于直接的仪器测量从1978年才开始,因此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替代方法。利用树轮δ13C值重建古大气δ13C值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树轮δ13C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从树轮δ13C值中得到的大气δ13C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树木生长季(5—9月)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值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序列的趋势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树轮δ13C值近几十年来下降的趋势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引起的"Suess"效应。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树轮δ13C值的边材效应可以改变这种结果,如新疆昭苏树轮δ13C值和年轮宽度分别在1969年和1967年突然升高以及青海祁连树轮δ13C值在1990年后上升。  相似文献   
36.
"3S"技术在海域勘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3S”技术在海域勘界工作中的应用,并以2002年粤桂线海域勘界为例,详细地说明了这些新技术在海域勘界中所起的作用。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潜力,尤其为公平、公正、科学地划分涉界双方的海域界线提供技术支撑和今后在海域勘界信息系统中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北部1966——2001海冰冰级年际变化的实际资料,利用R/S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H指数,建立了R(i)/S(i)与i的关系式,对渤海北部海冰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方法进行海冰趋势预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将其作为海冰趋势预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8.
对1999年9~10月采自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的19份表层海水样品的Ra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水中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分别介于0.67~0.92、0.08~0.30Bq/m^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4、0.11Bq/m^3.^226Ra/^228Ra)A.R.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11~0.44,平均值为0.19.上述数值明显低于近岸海域水体的相应值,表现为典型的开阔大洋水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的特征看,研究海域Ra同位素含量与^226Ra/^228Ra)A.R.值均呈均匀分布态势.将本研究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本研究获得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比20世纪60~80年代得到的数据来得低,可能与水体层化作用加强导致的Ra补充量的减少以及生物生产力升高导致的Ra迁出量的增加有关.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中Ra同位素的时间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39.
1999年4月对南沙群岛海域珊湖礁生态系进行调查,采集了永暑礁和渚碧礁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稳定同位素 13C的丰度δ13C,结果表明,永暑礁中的δ13C 沿着食物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渚碧礁则不明显.渚碧礁生态系中δ13C 的平均值为 -17.7‰,明显高于永暑礁( -19.5‰),这主要与生物种群的差异,纬度变化及环境因子有关。底栖性鱼类比游泳性鱼类的δ13C 相对高。对于肉食性的珊瑚礁鱼类来说,小型鱼类肌肉中的丰度要高于中型和大型鱼类,这可能是由于代谢反应差异引起的。作为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对13C有更高的富集度。温度、生物合成以及初级消费者的食物是以C3 还是C4 植物为主对生物体内的δ13C 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0.
Gene specific primers and DNA probe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18S rDNA cloned from the red tide alga Thalassiosira rotula.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FQ-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rotula. The RFQ-PCR assay data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RFQ-PCR quite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with the light microscope (LM) counting method,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RFQ-PCR could be a useful method for red tide alga de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