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811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919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improvement on the calculation of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rate i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additional propor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tokes and anti-Stokes light intensities of quantum Raman scattering theory as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Raman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uccessfully describe the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the improvement on the calculation of anti-Stokes energy transfer rate is deri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The correctness of introducing coefficient exp{ΔE / kT} from well-known Raman scatter theory is demonstrated also.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lifetime measurement in Er0.01YbxY1 - 0.01 - xVO4 crystal is performed to justify the validity of our important improvement in the original phonon-assisted energy transfer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32.
锦州25—1油田是渤海湾近年钻探发现的大型油田。锦州25—1区块先后钻了十多口探井,在钻井作业中遇到上部井眼扩大严重、井径不规则、井垮、起下钻遏阻卡、电测作业遏阻、电测井底沉砂较多、井漏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锦州25—1区块前面几口探井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锦州25—1区块的地层压力剖面分布。经过不断的总结与措施改进后,在后面的探井钻井作业中做到了起下钻顺利,上部井径扩大率较小,未出现井垮情况,电测一次到底,钻井作业生产时间大幅度提高,为锦州25—1油田的生产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3.
在SCOUNIX环境下开发实时系统 ,不仅可以利用UNIX的多任务特性 ,建立起高效可靠的系统 ,而且软硬件成本较低 ,还能享有商业软件的技术服务。介绍了基于SCOUNIX环境开发实时通信系统时多路串行通信技术及UDP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同时介绍了在系统中如何建立数据日志及监视进程活动  相似文献   
134.
高重频激光测距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高重频激光测距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问题。该数据处理采用了屏幕显示以及数学分析方法,以剔除卫星激光测距数据中的观测异常值,提取有效的数据点,并最终生成标准点数据。通过对奥地利GRAZ激光测距站高重频数据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数据处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5.
1 STUDIEDREGIONANDANALYSISMETHODLocatedatnorthwesternmarginofTenggerDesertand70kmnortheastofMinqinCountyinGansuProvince,QingtuLakebelongstotheShiyangRiverDryDelta,andthealtitudeis1292-1310m.Theregionhasthecharacteroftemperatecontinentalariddesertcli…  相似文献   
136.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7.
A suite of marl samples from the evaporitic series of the Mulhouse basin (France; Lower Oligocene) was studied for its biomarker content, in particular its polar constituents. Novel series of 3-carboxyalkyl steranes and 15-oxo triaromatic ketones were identified by synthesis. The 3-carboxyalkyl steranes probably originate from highly polar precursors yet unreported in living organisms. Our data suggest that micro-algae could be the major source of these compounds which seem to be indicators of high algal input rather than characteristic of evaporitic environments. The 15-oxo triaromatic ketones could be oxidation products of triaromatic steroid hydrocarbons formed during diagenesis, although their formation during work-up procedure could not be excluded.  相似文献   
138.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底部发育着一套玄武岩质砾岩,本文针对云南富源和贵州盘县一带的底砾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砾岩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砾质辫状河道、砂质辫状河道、砾质河口坝、砂质河口坝等沉积类型。文中还对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发育背景以及与聚煤作用关系等问题做了一定分析,认为三角洲朵体之间地区以及在衰退的三角洲朵体之上成煤较好。  相似文献   
139.
桐城桐山-庐江大化的飞来峰位于早白垩世杨湾组(K_1y)弱变形的紫红色陆相碎屑岩之上,由下古生界的硅化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岩层强烈碎裂。其中伴生的张裂隙及剪切石香肠指示岩层由南东向北西逆冲。这一飞来峰的形成与郊庐断裂南段平移作用产生的次级逆冲有关。是由此产生的推覆体差异剥蚀的结果,这种次级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扬子板块前陆褶冲带的变形之后。  相似文献   
140.
各向异性研究是当令地震学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三分量地震资料中各向异性的检测是各向异性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地球科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本文简要描述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分别介绍了现有的四种主要检测技术,即偏振图法、协方差拒阵法、质,点振动分辨率法及传输矩阵法,并对这四种技术作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