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杜米芳 《岩矿测试》2008,27(2):146-148
通过选择分析谱线、处理样品方法和消除干扰因素等实验,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玻璃中的Al2O3、CaO、Fe2O3、K2O、MgO、Na2O、TiO2和SO3的方法,克服了利用常规化学法测定玻璃中各氧化物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方法的回收率为95.0%~103.0%,精密度(RSD,n=10)为0.20%~1.72%。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分析误差满足常规化学分析法的要求。用于钠钙硅玻璃及其制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大洋铁锰结壳是潜在的重要海洋资源,多年来世界各国对此已作了大量调查.传统意义上的铁锰结壳均分布于3000m水深以浅的海山基岩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对东菲律宾海的地质调查中采集到大量褐黑色深水铁锰结壳.在300多个站位的取样中,在44个站位采集到结壳样品,可见结壳在研究区的分布较为广泛.该结壳发育于4000~5000m水深的致密至半固结沉积物的表层,厚度一般为2~3cm,最厚可达7cm.结壳为板(层)状.  相似文献   
4.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铅(Pb)来源于陆源物质,但是,对Pb进入大洋的途径争议很大。为此分析了取自中太平洋两块铁锰结壳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整个新生代的中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这两块结壳的Pb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中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LL44-GPC3中风成碎屑的Pb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证实该区深水中的天然溶解铅主要来自风成粉尘,并且50Ma之前中太平洋中溶解Pb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源自美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40Ma之后主要取决于源自亚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6.
7.
对采自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远东海洋地质”平顶山的4个铁锰结壳样品,采用综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包括分析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研究。业已确定,铂主要以超分散状态和自然金属形式存在,无明显的对铁锰相的附属性,但有时与磷酸盐相共生。  相似文献   
8.
江茹 《海洋信息》2002,(4):31-31
最近,由欧盟(则资助的研究项目(Parforce)研究人员发现了海洋藻类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从海洋藻类及浮游生物释放的碘蒸汽,在海面上浓缩,形成对抗地球变暖的悬浮微粒。此悬浮微粒对地球气候变化及降  相似文献   
9.
滇西沘江流域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流经兰坪金顸铅锌矿区的沘江水体中Pb、Zn、Cd、As的含量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沘江水遭到了Cd污染,底泥已经成为重金属元素的蓄积库,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衡量,Pb、Zn、Cd和舡分别超标3.4倍、15.8倍、106倍和2.6倍。沘江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峰值在矿山附近的下游,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峰值在矿山下游30-50km的地方,矿业活动、水流变缓、pH等水体环境条件的变化都能影响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底泥中的Pb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Zn和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As以残渣态为主。Pb、Cd、Zn三种元素的环境有效态含量比较高,对沘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