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418篇
地质学   1117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6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疆北部中基性岩脉K-Ar表观年龄为187~271Ma,岩性以辉长、辉绿岩以及闪长、闪长玢岩为主,属于亚碱性系列.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中基性岩脉经历了源区地壳物质的混合以及侵位过程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并在区域分布特点上受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而且由于结晶分异和部分熔融的不同,还出现了中基性岩脉系列的成分变异.排除上述岩浆作用的干扰,有证据显示岩脉起源于亏损地幔,由于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集中在363~769Ma,反映源区是一个古生代时期的新生岩石圈地幔,该地幔源区属于大洋岩石圈地幔.新疆北部广泛出露的中基性岩脉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多样性,但是在产状、岩性组合和同位素特征上具有相似的特点,指示研究区在古生代以来具有一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源区,推测这个源区与北疆地区古生代以来长期存在的残余洋盆及其相关岩石圈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5-67040025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①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②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③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④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⑤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①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② 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③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④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⑤“扬子地台整个上升”(黄汲清,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王红雨 《岩土力学》2008,29(8):2215-2220
基坑开挖不仅改变了半无限空间体边界条件,卸载时还会引起周围地层移动,导致既有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附加损失。在临近基坑既有建筑物地基承载力计算中,其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有别于斜坡上地基计算参数的常规取值方法。通过探讨临近基坑既有建筑物地基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问题,建议以地基土的完全软化强度与残余抗剪强度的平均值作为临近基坑既有建筑物地基抗剪强度指标,并据此估算了临近基坑既有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所得结果与斜坡上地基承载力的试验值和理论解对比分析后显示出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建议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方法,还有待于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4.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the intracratonic Paraná Basin, Brazil, in central Gondwanaland, was covered by a huge (>1.600.000 km2), shallow and isolated epeiric sea. Within the Permian succession, oxygen-deficient facies are commonly recorded in the Mesosaurus-bearing Irati Formation (Cisuralian, Artinskian/Kungurian) and the overlaying Serra Alta Formation (Guadalupian, Wordian/Capitanian). Barren, dark-grey mudstones are the main facies preserved in this last unit, which has usually discouraged extensive and detailed stratigraph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owever, exhaustive sedimentological, taphonomic and paleontological surveys in those deposits reveal a dynamic and complex depositonal history. Based on sedimentary fabric, autochthonous to parautochthonous occurrences of shelly benthic invertebrates (bivalves) and the presence/absence of concretion-bearing and phosphate-rich layers, we report variations in the oxygen levels of bottom and pore waters, in bathymetry,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changes in benthic colonization. Our data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ion of this “apparently barren” mudstone-dominated succession was driven by a complex interplay of variations in sedimentation rate and oxygen pulses tied to tectonic and climate changes. Three distinct populations or invertebrate paleocommunities were recorded, which were adapted to (a) normal background low-oxygen (dysoxic) conditions (i.e., minute infaunal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ce fossil Planolites), (b) chemically toxic (anoxic/extreme dysoxic) substrates, including gigantic burrowing bivalves (probable chemosymbiotic taxa), and (c) oxic/dysoxic substrates following short-term bottom disruptions.  相似文献   
105.
可靠性数学在斜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可靠性数学的相关理论引入斜坡稳定分析中,结合斜坡在变形破坏中的各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随机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概率方法的斜坡稳定性可靠性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结合地质目标及处理要求,对孤北21井区三维资料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处理目标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西部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例,讨论了各类地质单元与路基系统的作用及路基系统内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降低路基边坡地下水位的必要性,研究了地下水对路基系统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路基排水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路基排水的降雨强度、渗沟间距、排水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通过对路基系统渗透系数、入渗系数、降雨量及初始水头的不同取值,运用Modflow软件对排水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路基排水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8.
鹅公山火山盆地受郯庐断裂系影响,NW断裂构造尤为特色:张扭性,倾向NE,右行下滑,对盆地中3个铀矿床及绝大多数铀矿(化)点具明显控制作用,是铀矿成矿的关键要素。研究NW断裂对在鹅公山火山盆地及其它地区找矿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根据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白云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及孔隙连通性差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和砂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大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白云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小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和孔隙连通性差异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连通性较好方向,热导率也较高;孔隙连通性较差的的方向,热导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0.
常规AVA三参数反演方法均基于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之比γ为常数这一假设条件,且常被近似地取为0.5。然而在许多情况下γ并不为常数,而是在横向与纵向都渐变。若一概假定γ等于0.5,反演出的岩性参数势必要偏离真实值,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选择γ。笔者基于贝叶斯理论,提出逐次迭代非线性AVA的反演方法。该方法把γ看成横向与纵向都渐变的反演初始背景,通过给定初始模型计算初始背景γ,并采用逐次迭代的策略求解该反演问题,解决了关于γ的选取问题以及由于引入变γ值而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高了AVA三参数反演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