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6篇
  免费   1526篇
  国内免费   2285篇
测绘学   2096篇
大气科学   2161篇
地球物理   1874篇
地质学   2843篇
海洋学   1628篇
天文学   384篇
综合类   739篇
自然地理   122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应用大容量、大道数地震仪,改变传统二维地震排列方式,由单线排列接收改为多线排列接收。根据勘探精度的要求、测线网度的不同分二种方式:一是适合于大网度概查普查的单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二是适合于精查和采区二维地震的多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方式。  相似文献   
972.
苗宇宽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78-181
文章介绍了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勘探原理、工作方法、资料的整理与解释,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3.
地质雷达探测工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明  丁强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82-184
地质雷达(GPR)探测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针对消除干扰的方法、关于防空洞探测、关于公路路面检测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地下岩溶探测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4.
近10a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表温度(SST)在台风发生的区域要高于周围其它区域,而且都在26.5℃以上,即高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在台风的发现点主要集中的区域范围,相对涡度几乎都为正值,正的相对涡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大,有利于上升浮力和潜热释放的维持,使热带气旋得以发展;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增大,并且两者之间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975.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are increasingly employed for provid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urban air quality applications. Model resolution, physiographic parameters and surface-layer parameterisations need to be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rban boundary layer. The Lokalmodell of the German Weather Service was triple-nested down to a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of 1.1 km, urbanised phys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implemented, and an additional anthropogenic heat source was introduced. Results of a sensitivity study for a spring dust episode in Helsinki show a clear urbanisation effect of these measures on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surface fluxes,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Bowen ratio and heat storage and a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相似文献   
976.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SRTM-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表坡度 及地形剖面等分析手段,对阿尔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阿尔泰山脉平均海拔约1 790 m,平均坡度约21° ,其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主要与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关; 山脉严格受到以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与控 制,其发育的构造地貌单元基本上呈北西走向特征; 山脉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共发育5级剥夷面,不同级剥夷面所处的海拔不一 样,同级剥夷面具有东北侧高于西南侧,山脉东、中段高于西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7.
两种GPS水准综合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GPS水准拟合中的加权综合模型和混合拟合模型,通过某测区的GPS水准数据对该两种综合模型和几种单一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精度和可靠性均高于单一模型,并且混合拟合模型比加权综合模型理论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78.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Teflon plates on kinetics of the bubble attachment was studied. Phenomena occurring during collisions of the air bubble, rising in clean water, with Teflon plates, differing only in their surface roughnes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ed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Variations of the local velocity of the bubble during the collisions and the time of the bubble attachment were deter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flon surface roughness was the parameter of a crucial importance for the attachment time of the colliding bubble. Depending on degre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the time of the attachment varied by over order of magnitude (from 3 to over 80 ms). In the case the Teflon surfaces having roughness below 1 μm there were recorded four to five “approach–bounce” cycles prior to the bubble attachment. Moreover, after the first collision the rapid pulsations of the bubble shape (within fraction of millisecond) were recorded. For surfaces of roughness ca. 50 μm and larger the attachment always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collision—there was no bouncing observed and the time of the attachment was below 3 ms. It was documented that presence of a micro-bubble at the surface facilitated attachment of the colliding bubble.  相似文献   
979.
水面的镜面反射是影响水环境遥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气-水界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从多角度偏振遥感的角度,提出一种剥离水面反射光的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验证。将ASD光谱仪与线偏振片结合扩展成高光谱偏振传感器,获取不同观测天顶角时水面反射光的偏振光谱。结果表明,当探测角不满足布儒斯特角时,在偏振片的主消光方向能剥离绝大部分的水面反射光;当入射角越接近布儒斯特角,其剥离效果越佳;以布儒斯特角观测时,可以达到完全剥离的效果。即该方法能显著削弱、甚至完全剥离水面的反射光,直接获取离水辐亮度,对于提高水色遥感的精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0.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分离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为实验菌株,比较了黄铁矿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Fe3 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将Fe2 氧化成Fe3 使得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经过44 d的氧化之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Fe3 的化学氧化主要集中在化学键较弱的晶棱部位,而在生物氧化的情况下矿物表面充满了密集的溶蚀坑,溶蚀坑的形状与A.f菌的外形非常相近,且规则排列。这说明A.f菌能够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这种吸附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