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High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HEDC) is adopted in a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 because the grain size of backfilled soil mostly ranges between 20 cm and 100 cm. The in situ test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EDC were performed on the backfilled soil ground. The crater depth per drop and the whole test zone ele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HEDC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 (SASW) tests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mprovement depth. Furthermore, the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HEDC treated ground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late-load tests. It was found that HEDC did not cause the ground surface heave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low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LEDC) in terms of applied energy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depth of HEDC at this site was not less than 14 m,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weak layer within the range of improvement depth. The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ies were larger than 160 kPa.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DC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backfilled coarse-grained soil in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s. This technique helps to achieve both greater improvement depths and higher ground bearing capacities as compared with LEDC.  相似文献   
7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criteria for masonry enclosure and infill walls.Vertical building enclosur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very often constituted by non-load-bearing masonry walls, using horizontally perforated clay bricks.These walls are generally supported and confined by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 columns and beams/slabs.Since these walls are commonly considered to be nonstructural elem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ignored,their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ir connection to the adjacent structural elements is frequently negligent or insufficiently detailed.As a consequence,nonstructural elements,as for wall enclosures,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drift and acceleration demands when buildings are subjected to seismic actions. Man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stress the need for design acceptability criteria for nonstructural elements,however they do not specifically indicate how to prevent collapse and severe cracking,and how to enhance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e case of moderate to high seismic loading.Furthermore,a review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mprove enclosure wall performance and both in-plane and out-of-plane integrity under seismic actions i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73.
南极验潮进展及中山站验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黄继锋 《极地研究》2008,20(4):363-370
介绍了潮汐观测的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南极验潮的进展;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潮汐观测现状,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参考南极其他站的经验,为改进中山站目前的验潮系统提出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4.
回顾了1989年美国Mw6.9级Loma Prieta地震、1993年日本Ms7.8级Kushiro-Oki地震、1994年日本Mw8.2级Hokkaido Toho-Oki地震、1995年日本Ms7.2级阪神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土耳其Mw7.4级Kocaeli地震、2001年美国Mw6.8级Nisqually地震以及2011年Mw9.0级东日本地震中场地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成功案例,初步分析了各种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有效性与优劣性,可以给出如下工程场地抗液化处理的经验:(1)对于易液化的沿海及填海造陆场地,采用适宜的抗液化工程措施应成为地基处理不可缺少的环节;(2)应基于场地条件、经济条件及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3)挤密砂桩法和碎石桩法运用广泛、技术成熟且比较经济,宜优先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4)强夯法使用机具简单、费用低廉,适宜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大面积场地的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5)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Ⅸ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是有效的;(6)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措施单独使用的处理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选择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5.
冯志刚  朱俊高  冯豪杰 《岩土力学》2010,31(5):1475-1480
软土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等特点,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会产生次固结变形。实际工程中很多工程问题是由土体的次固结引起,因此对其沉降进行计算和预测很有必要。针对常规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使随时间的发展,次固结沉降趋于一个定值而不是无限增长。对Yin & Graham一维弹黏塑性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进行了改进,结合改进模型提出一种次固结沉降起讫时间的确定方法。与常规计算公式相比,改进公式可行,且更加合理,可用于实际工程地基次固结沉降的计算。  相似文献   
76.
77.
对雅安市两个基层台站(区站号56287和56278)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前后的业务管理方式、业务运行情况和业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延伸到市级、省级,探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气象台站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各类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均有所提升。2)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传统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各级气象观测站运行质量,促进了各级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气象观测工作效率和成效。  相似文献   
78.
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是将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类新型岩土体水—力学特性改性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低能耗和过程可控的优点,是工程地质界近些年的一个热门研究内容,也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当前该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能被加以控制和高效利用的三种代表性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微生物成矿作用、微生物膜作用及微生物产气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对研究最多、应用前景最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改性岩土体力学特性、渗透特性、抗侵蚀性等工程性质及机理进行了阐述,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微生物成矿作用改性效果的关键因素(细菌种类、菌液浓度、环境温度、pH值、胶结液、土体性质及灌浆工艺)。此外,文章还详细论述了微生物成矿作用在地基处理、岛礁建设、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裂防渗、文物保护、地灾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从分析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特点和质量特性入手,给出导航电子地图生产过程中从检测标准、质控设置、检验手段到质量改进的质量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80.
首先介绍了闪电形成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反射率因子、环境等温层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对应垂直高度变化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来构建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其次,利用2007年广东新一代雷达和闪电定位系统收集的大量强对流资料,对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应用评估.对于138个风暴样本,CSI为69%,POD为89%,FAR为25%,空报较多.利用雷达垂直剖面资料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算法漏报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雷达天顶盲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内的风暴垂直探测严重不足;二是环境等温层高度的估算存在困难,实际操作中选择了探空资料-15℃层的平均高度值.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风暴虽然达到或超过了反射率因子阈值,但是其强反射率因子核区在垂直方向上伸展不够,相对较薄,说明垂直运动不够充分,难以将水凝物输送到较高的环境等温层高度上,从而不会产生闪电.最后,根据误差分析对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反射率垂直梯度因子的判别,减少因风暴垂直发展不足所造成的算法空报;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环境等温层的高度,选择7 000 m替代此前的7 757 m.再次利用前面构建的强对流资料集,评估算法改进后的效果.改进后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空报率,空报单体由此前的31个减少到23个,FAR由25%降低至19%,但CSI则从69%增加到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