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7885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51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5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机载LiDAR数据逐航带平差与航带区域网平差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LiDAR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在经过预处理解算后仍会残余部分系统误差,因此,在利用点云数据生成DEM等相关数字产品之前,必须检查并改正这部分系统误差。以此为主要目标,本文对机载LiDAR数据的逐航带平差与航带区域网平差展开研究,并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C++为开发平台、基于实测数据对比了两者在完成多航带构成的测区平差时的精度,结果表明:机载LiDAR数据的航带区域网平差方法相较于LZD算法可有效降低逐航带平差导致的误差累积,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3.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several integrated studies of Tethyan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sec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publish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indicate problems for the selection of biological, chemical or physical markers suitable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e the only system boundary within the Phanerozoic still not fixed by GSSP. Draw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ystems is a matter of global scale discussions. The problem of proposing possible J/K boundary stratotypes results from lack of a global index fossils, global sea level drop, paleogeographic changes causing development of isolated facies areas, as well as from the effect of Late Cimmerian Orogeny. This contribution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data on J/K boundary interval obtained from several important Tethyan sections and shows still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repancies in its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54.
水化学指标表示裘布依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矿物溶解化学动力学方程出发,推演并建立了由水化学指标表示的承压二维井流裘布依公式。结合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列举了水文地质单元内不同区带、各种代表性矿物及相应组分化学指标的基本表达式。以山西省太原西峪煤矿所需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例进行了定量研究与评价,其结果与已有的抽水试验资料接近,为矿井涌水量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事实上进一步论证了水化学指标表示裘布依公式的理论概括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5.
杨军  宋二祥  陈肇元 《岩土力学》2003,24(5):710-714
将相关论文[1]中得到的饱和土一维简谐响应解析解,应用到饱和土中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饱和土中波的传播速度、u-p方程的适用范围等研究中。在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研究中,克服了以前文献中的数学不严密性。研究了饱和土各参数对三种体波波速的影响。通过比较u-w和u-p方程的解答,定量地说明了u-p方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6.
曹新星  宋之光  李艳  王丽 《地学前缘》2016,23(3):243-252
基于海洋沉积确定的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约33.5 Ma)的气候过渡期是新生代全球性气候事件,但长期以来相关的陆相沉积记录研究则比较缺乏。本文对形成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的茂名油柑窝组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烃类组成、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以期研究低纬度陆相沉积有机质对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过渡期(EOT)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埋藏较浅的上部层位样品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显著正偏,为-19.1‰~-25.9‰,平均值为-22.2‰;而下部层位样品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在-23.7‰~-30.2‰,平均值为-26.3‰。两个样品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之差在1.5‰~8.1‰,平均值之差为4.6‰。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差异指示了EOT低纬度陆相古气候变化引起的陆相有机质响应,而这种响应与当时大气CO2浓度和海洋温度降低导致的气候和植物群落变化密切相关,即可能存在着C3植物向C4植物的转化、C4植物的迅速增加并最终导致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大气CO2浓度降低导致的大气CO2碳同位素组成整体正偏的结果。很显然,进一步详细的连续剖面分析将对研究古近纪EOT低纬度陆相古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8.
付锁堂  冯乔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3,21(3):528-532,538
苏里格庙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干燥系数低,为湿气;靖边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属干气。苏里格庙天然气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δ13 C1<δ13 C3 <δ13 C2 <δ13 C4的规律,靖边天然气具有δ13 C1<δ13 C2 <δ13 C3 的规律。二者高碳数烷烃的同位素差别较大,尤其是苏里格庙的乙烷碳同位素比靖边平均重 3.6‰。根据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及其含量变化,苏里格庙天然气属煤成气,靖边天然气属煤成气与油型气的混合气。苏里格庙和靖边天然气中均含少量CO2 气,其碳同位素表明苏里格庙除苏 5井为无机CO2 气外,均为有机CO2 气;靖边林 1、林 5井为无机CO2 气,陕参 1井为有机CO2 气。结合烷烃气和CO2 气,苏里格庙天然气可以分为含有机CO2 煤成气和含无机CO2 煤成气。碳同位素比值与Ro 关系分析认为,苏里格庙的天然气成熟度处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其相应气源岩的平均Ro 为 1.2 9%~ 1.39%,这一结果与该区二叠系煤岩的成熟度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9.
This paper uses a Swedish micro-dataset containing 2,696,909 hires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6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job-related mobility on plant-level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classifies new recruits according to their work experience and level of formal qualification, as well as by the region of origin and of destination. New hires are divided into graduates and experienced workers and between high- and low-educated. The results point towards the importance of acknowledging both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kills of new recruits. The greatest benefits are related to hiring new workers from outside the region where the plant is located. The analysis also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y, with plants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gaining the most from labour mobility, while the benefits of mobility for plants in smaller, more peripheral regions are more diverse and dependent on both the type and origin of new workers.  相似文献   
60.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