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09篇
  免费   9977篇
  国内免费   5847篇
测绘学   3738篇
大气科学   4745篇
地球物理   6251篇
地质学   20307篇
海洋学   4247篇
天文学   7689篇
综合类   2348篇
自然地理   5508篇
  2025年   39篇
  2024年   911篇
  2023年   864篇
  2022年   1473篇
  2021年   1611篇
  2020年   1520篇
  2019年   1764篇
  2018年   1266篇
  2017年   1485篇
  2016年   1469篇
  2015年   1650篇
  2014年   2038篇
  2013年   2008篇
  2012年   2237篇
  2011年   2305篇
  2010年   2028篇
  2009年   2718篇
  2008年   2624篇
  2007年   2774篇
  2006年   2669篇
  2005年   2602篇
  2004年   2253篇
  2003年   2174篇
  2002年   1918篇
  2001年   1662篇
  2000年   1615篇
  1999年   1460篇
  1998年   1341篇
  1997年   774篇
  1996年   648篇
  1995年   576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区域发展规划的人地系统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是区域发展规划的灵魂。文章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4种状态 ,重点分析了人地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时空层次上的动态关联方式及动力结构 ,旨在为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心义  黄丹 《地下水》2010,32(1):54-55,70
基于河南省地热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各种类型地热水的开采情况。首先应用已采量与可采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标准将地热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为五类,评价了整个河南省新生界地热水、基岩地热水、温泉水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各地市城区的地热开采情况,提出河南省应积极地推广地热资源利用,对开采过热的地区要注意防止地热水位下降过快,对开采一般的地区要注意适度开发,对其他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鼓励开发。  相似文献   
103.
104.
沟谷节点是流域中线状沟谷或河网的交汇点,集中反映了沟谷的地貌结构和水文特征。有效获取并分析沟谷节点的结构与特征规律,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流域地貌的空间形态结构、径流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多地貌类型为实验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高精度DEM的沟谷节点提取算法模型和等级标定方法,获取了实验区各级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分析了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的分级数量关系,得到了具体的数学模拟方程;同时,运用等差分级的方式,分析了汇水累积量级差在不同地貌区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地表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05.
We present low-frequency observations with the Giant Metrewave Radio Telescope of three giant radio sources (GRSs: J0139+3957, J0200+4049 and J0807+7400) with relaxed diffuse lobes which show no hotspots and no evidence of jets. The largest of these three, J0200+4049, exhibits a depression in the centre of the western lobe, while J0139+3957 and J0807+7400 have been suggested earlier by Klein et al. and Lara et al., respectively, to be relic radio sources. We estimate the ages of the lobes. We also present Very Large Array observations of the core of J0807+7400, and determine the core radio spectra for all three sources. Although the radio cores suggest that the sources are currently active, w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lobes in these sources are due to an earlier cycle of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6.
Archival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 data have been used for the photometry of stars in blue compact dwarf (BCD) galaxies of the IZw18 system. Applying the spatial selection of stars, we have detected red giants, stars older than 1–2 Gyr, in the galaxies. These red giants have allowed the distance to IZw18 to be reliably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D = 13.9 ± 1.2 Mpc. The presence of old stars in the galaxies of the IZw18 system refutes the hypothesis about the observed primary star formation in these galaxies.  相似文献   
107.
108.
节理网络分形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庞大鹏  陈剑平  王丹微 《岩土力学》2009,30(5):1415-1420
分形几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研究非线性现象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的诞生为揭示隐藏于混乱复杂现象的精细结构和定量地描述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分形的方法引入到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岩体结构面网络的分维值来预测岩体的质量。结合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岩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描述可作为评价结构岩体质量的标准之一。分形方法是评价岩体性质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南黄海辐射沙洲主要潮沟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66年和1977年海图、1995年和2000年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1980年以来的陆地卫星影像和2000年的岸滩实测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主要潮沟的位置进行了解译与分析,得出上述4个时期研究区内主要潮沟深泓线位置图。对不同时期潮沟深泓线位置图进行几何校准与叠加,对比潮沟深泓线的迁移。结果表明:潮沟具有往返周期性摆动的特点,短期摆动速度明显快于长期摆动,主沟槽最大变动速度达127m/a,而支沟槽变动速度更大。潮沟摆动与沙洲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辐射沙洲目前处于破碎、萎缩阶段,除沙洲中心及陆岸岸滩仍有淤积外,大部分沙洲处于侵蚀状况,同时沙洲有整体向陆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无线电波透视快速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作为探测煤层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的一种较为成熟方法,具有快速、轻便、透距大、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现场观测系统单一、耗时长、接收操作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通过对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现场观测系统的改进,提出"一发双收"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校正处理技术。由于"一发双收"的数据是由两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因此其数据必须经过校正才能使用。在数据采集中:一是要求两台接收机在一条测线同一地点的场强值差别很小;二是要求做到数据采集中至少存在一个重合接收点,且其重合点数据比值应在0.98~1.02范围内。"一发双收"数据使用无线电波透视CT软件系统处理软件进行拼接,若数据曲线出现阶梯跳跃,则应把低值(或者高值)乘以该重合点数据的比值以保证曲线平滑。在张集煤矿1114(3)工作面探测实践中,使用该技术探测画出其工作面存在三个主要异常区:1#异常区在退尺20~100m处为断层影响区;2#异常区退尺480~560m处为断层影响区;3#异常区在退尺1200~1300m处为断层和薄煤影响区。目前该工作面探测区已经回采,探测结果与实际回采验证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一发双收的探测方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