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77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639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应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微观技术对临清坳陷东北部的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分、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共有6种类型的包裹体:单相盐水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富液态烃有机包裹体、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中富液态烃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40°C的较多.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l-,气相成分主要为CO2、CH4以及微量的C2H6等,包裹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古近系和新近系中主要为未成熟-低成熟的液态烃流体活动;在古生界及部分上部层段中主要为成熟、高成熟的气态烃流体活动.根据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冷冻温度计算得出研究区的流体压力为10~95 MPa,其中,在烃类流体大量排出运移时期经历过压力由突破到释放的过程;初步评价了区内的油气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3.
同向圆射流混合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ADV)自动测速系统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e Laser Induced Florescence,PLIF)系统对同向圆射流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时均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射流主体段下游各断面的速度和浓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且近似可用高斯分布来表示;随着射流向下游传播,射流中心流速逐渐衰减,在强射流区和弱射流区遵循不同的规律;紊动特性测量结果表明,下游各断面的紊动强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4.
数字水准仪与精密光学水准仪测量精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水准仪的出现解决了大地测量仪器中水准仪自动读数与记录问题,对当代测量技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中介绍了如何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配合45°平面镜检测数字水准仪的方法,对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进行综合精度的评定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5.
基于真三维TIN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压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真三维TIN的数据压缩思路,根据最大夹角与阈值之间的关系决定点的取舍,给出了相应的压缩算法,对于变化平缓的表面有很好的压缩效果。并以同济大学的孔子头像为例,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同时对数据压缩结果的质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评价,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6.
用不变矩从机载激光扫描测高点云数据中重建规则房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不变矩的概念,结合实例,基于机载激光扫描测高的三雏点云数据,用不变矩实现了规则房屋的模型重建。对不变矩重建房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7.
158.
Angular resolution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nowledge of a laser scanner's spatial resolution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prevent aliasing and estimate the level of detail that can be resolved from a scanned point cloud. Spatial resolution can be decoupled into range and angular components. The lat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nd is governed primarily by sampling interval and laser beamwidth. However, emphasis is often placed on one of these—typically sampling interval—as an indicator of resolution. Since both affect the resolution of a scanned point cloud, consideration of only one factor independent of the other can lead to a misunderstanding of a system's capabilities. This will be demonstrated to be inappropriate except under very specific conditions. A new, more appropriate resolution measure for laser scanners, the effective 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 (EIFOV), is proposed. It is derived by modelling the shift variance of the equal angular increment sampling process, laser beamwidth-induced positional uncertainty and observed angle quantisation with ensemble averag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s (AMTFs). Several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systems are modelled and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ir angular resolution capabilities using the EIFOV.  相似文献   
159.
数字水准仪的出现解决了大地测量仪器中水准仪自动读数与记录问题,对当代测量技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中介绍了如何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配合45°平面镜检测数字水准仪的方法,对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进行综合精度的评定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0.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