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1篇 |
免费 | 578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6篇 |
大气科学 | 57篇 |
地球物理 | 688篇 |
地质学 | 995篇 |
海洋学 | 151篇 |
天文学 | 365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最近NGTC实验室检测出多批次CVD合成钻石,这些CVD合成钻石均具有明显的鉴定特征,使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观察可见蓝色、橙红色荧光和蓝色磷光以及细密层状生长纹理,光致发光光谱中可见737 nm处的特征发光线.这些特征均与其生长结构及生长过程中进入钻石晶体中的杂质有关.笔者以最近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颗CVD合成钻石为例,使用高倍率显微技术对其层状结构的微细特征及其在钻石观测仪下的荧光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对比.结果显示,此样品与之前检测到的CVD合成钻石略有差异.此次检测到的样品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下观察具有较宽的层状生长分区,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且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可见到细微的生长特征.通过对样品特征的分析,了解了晶体生长过程中多阶段生长条件的变化,更直观的展现了CVD合成钻石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92.
德兴铜矿矿山污染高光谱遥感直接识别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高光谱图谱结合特征开展矿山污染直接识别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德兴铜矿矿山污染(废矿、废水以及植被) 地物的光谱特征, 总结出可利用于直接识别和提取这些污染物的特征光谱, 从而利用矿区航天Hyperion高光谱数据并以矿物识别谱系技术为主有效地识别出矿区的污染类型及其分布.对于以黄铁矿等含铁矿物为主的围岩或贫矿矿石的氧化污染利用70 0nm、10 0 0nm以及2 2 0 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分别识别出含Fe3 + 矿物及其Fe2 + 和Fe3 + 混合矿物, 并进一步根据光谱特征识别出赤铁矿和针铁矿; 根据矿区水体在6 0 0nm附近吸收特征的差异相对区分出酸性水、碱性水和中性水; 根据植被在6 85nm附近的最大吸收深度相对地划分植被污染程度.最后建议建立矿山污染地物光谱数据库.该研究为利用高光谱的技术优势快速且有效地直接识别与提取出污染源的种类、类型并分析其潜在的污染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矿山污染监测、治理规划和复垦提供了新技术和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3.
选取陕西省榆林气田地区为研究区, 利用ASTER数据多波段的优势, 在研究区开展了基于波段运算和主成分分析的二价铁、黏土矿化以及碳酸盐矿化等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 圈出4个有效靶区; 并利用ASTER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基于分裂窗简化算法的温度反演得到研究区的温度图像以验证靶区的有效性, 温度反演结果中高温异常区和靶区范围基本吻合; 最后对USGS光谱库中常见蚀变矿物光谱、研究区实测光谱以及原油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进一步验证靶区有效性, 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94.
95.
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腐殖质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的来源及分布.由于荧光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腐殖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等特征.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 Fluka腐殖酸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显示,离子强度(0~0.05 mol/L KClO4)对 Fluka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5~100 mg/L)和溶液 pH(2~12)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显著.当腐殖酸浓度增大时,荧光峰出现明显红移现象.荧光强度一般随着 pH的升高而增大,当 pH大于 10后呈下降趋势,我们从垃圾渗滤液溶解有机质的实验结果中也得到相同结论;在浓度为 50 mg/L和 100 mg/L的 Fluka腐殖酸中,荧光峰 B(fulvic-like)的荧光强度却在 pH=5.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富里酸的行为一致,质子化常数 lgK′ HL分别为 3.57和 3.13,与二羧基化合物接近,说明荧光峰 B可能与 Fluka腐殖酸结构中的羧基有关;荧光峰 A与荧光峰 B的荧光强度比值 r(A/B)在 0.61~2.59之间,并且在 pH=2~11范围内, r(A/B)与 pH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荧光峰 A和荧光峰 B随着 pH值的改变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的物理原理,根据折射角信息提取所需要的DEI图像采样的数量进行分类,分别详细介绍了利用两幅DEI图像、三幅DEI图像以及多幅DEI图像进行折射角信息提取的算法,并依次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性能。对于不同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的选择使用这些折射角信息提取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97.
Manuel Nitsche Jens M. Turowski Alexandre Badoux Dieter Rickenmann Tobias K. Kohoutek Michael Pauli James W. Kirchner 《地球表面变化过程与地形》2013,38(8):810-825
Topographic measuremen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tud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Three‐dimensional data have been conventionally obtained through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or photogrammetric methods. However, particularly in steep and rough terrain, high‐resolution field measurements remain challenging and often require new creative approaches. In this paper, range imaging is evaluated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obtaining surface data in such complex environments. Range imaging is an emerging time‐of‐flight technology, using phase shift measurements on a multi‐pixel sensor to generate a distance image of a surface. Its suitability for field measurements has yet not been tested. We found ambient light and surface reflectivity to b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rror in distance measurements. Low‐reflectivity surfaces and strong illumination contrasts under direct exposure to sunlight lead to noisy distance measurements. However, regardless of lighting conditions, the accuracy of range imaging was markedly improved by averaging multiple images of the same scene. For medium ambient lighting (shade) and a light‐coloured surface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was approximately 9 mm. To further test the suitability of range imaging for field applications we measured a reach of a steep mountain stream with a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approximately 1 cm (in the focal plane of the camera), allowing for the interpolation of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on a 2 cm grid. Comparison with an elevation model obtained from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for the same site revealed that both models show similar degrees of topographic detail. Despite limitations in measurement range and accuracy, particularly at bright ambient lighting, range imaging offers three‐dimensional data in real time and video mode without the need of post‐processing. Therefore, range imaging is a useful complement or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methods for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s in small‐ to medium‐scale field sit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密集地震观测系统,具有一系列观测密度高、观测成本低、耐受恶劣环境等优势,在油气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天然地震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DAS系统的测量原理、发展历程、技术方案、介绍了测量原理及其响应特性,然后围绕多个观测实验,介绍浅部结构成像、深部结构探测和地震监测三个方向的典型应用实例,最后讨论了DAS系统在天然地震学研究中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利用漫反射光谱鉴定红粘土中针铁矿和赤铁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铁矿(Gt)和赤铁矿(Hm)是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要铁矿物。这两种矿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低,常规的测试手段很难有效地测定其含量。利用反射光谱联合加热处理的方法,可对土壤及沉积物样品中针铁矿和赤铁矿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加热到300℃后,针铁矿的反射光谱的一阶导数特征峰发生了变化,赤铁矿的一阶导数特征峰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加热前后样品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的变化取决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量。利用这种方法估计黄土高原第三纪红粘土样品中的赤铁矿含量约为0.3%~0.4%,针铁矿含量约为0.5%~1%。 相似文献
100.
以K2SO4、S粉、C粉、聚三氟氯乙烯粉、Al2O3、MgO混合物作为缓冲剂,以Sb为内标,电极发射光谱法测试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样品中的钼。方法的检出限为0.28μg/g(3S),方法的精密度(RSD)为7.25%~8.66%。测试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该方法已用于10000多件土壤样品的分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