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494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822.
823.
824.
We present two new sets of complete light curves of EQ Tauri (EQ Tau) observed in 2000 October and 2004 December. These were analysed, together with the light curves obtained by Yang & Liu in 2001 December, with the 2003 version of the Wilson–Devinney code. In the three observing seasons, the light curves show a noticeable variation in the time-scale of years. The more massive component of EQ Tau is a solar-type star (G2) with a very deep convective envelope, which rotates about 80 times as fast as the Sun. Therefore, the change can be explained by dark-spot activity on the common convective envelope. The assumed unperturbed part of the light curve and the radial velocities published by Rucinski et al.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which were kept fixed for spot modelling in the three sets of light curv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otal spotted area on the more massive component covers 18, 3 and 20 per cent of the photospheric surface in the three observ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Polar spots and high-latitude spots are found. The analysis of the orbital period has demonstrated that it undergoes cyclical oscillation, which is due to either a tertiary component or periodic magnetic activity in the more massive component.  相似文献   
825.
喜马拉雅山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地热水和钙华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热资源特征和古气候变迁信息,对丰富山南地热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和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段山南地区的邛多江、古堆和曲卓木的三个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温泉地热水和钙华数据,综合分析了地热水水-岩作用特征、热储温度估算、补给来源追溯和温泉钙华的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古气候意义等。结果表明:邛多江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古堆日若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型;古堆茶卡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曲卓木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温泉地热水中的阴阳离子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岩的溶解以及部分碳酸盐岩和盐岩的溶解。由于温泉地热水均未达到水-岩平衡状态,利用石英地热温标得出浅部热储温度为129~148℃,利用硅-焓图解得出深部热储温度和冷水混合比例为181~221℃和58%~65%;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4467~5303 m。在山南地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通过主要断裂构造运移到深部加热并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裂隙、节理上升,然后与浅层冷水混合,最后沿浅部地表松散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温泉钙华CaO占比43.43%~56.66%,且显示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δ13C指示温泉钙华为热成因,钙华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深部碳酸盐岩的变质成因,仅古堆日若沸泉有部分地幔碳;14C测年显示钙华的年龄为21280±70~43500年,Mg/Ca、Mg/Sr比值指示降雨量在43.50 ka年由峰值迅速减弱,并在42 ka~21.28 ka年期间降雨量又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26.
针对HJ-1B星CCD数据,以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模型、PROSAIL模型以及热暗点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进行叶面积指数定量估算研究,同时利用LAI-2000获取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结果检验。结果显示:复合型植被指数统计模型的R2=0.7,物理模型为0.67;而传统植被指数模型R2仅为0.61。实验表明热暗点植被指数模型比传统植被指数模型更适于进行内蒙古草地LAI定量反演。  相似文献   
827.
安徽省亳州城区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循  官煜  黄多成 《安徽地质》2015,(2):141-144
亳州城区蕴藏有一处大型地热田,本文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分别对其地热流体进行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亳州城区地热水温41~52℃,具有人体保健理疗价值,适宜作为理疗热矿水保健洗浴和供暖等开发利用;一般不适宜直接作为饮用水、灌溉用水和渔业用水。  相似文献   
828.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产于秦岭中段和阴山西段两区,主要类型为多金属及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中元古界和古生界( 主要为泥盆系) 中的SEDEX 硫化物矿床基本相同:成矿时代为1-4 ~1-2 Ga 和0-4 ~0-3 Ga, 均产于克拉通边缘盆地中;矿体延长达千米以上,具多层性特征;富硫化物矿石为块状条带状,矿物组合简单,有显著分带性;硫同位素组成为海相硫酸盐型,铅同位素为混合程度较高的均匀性铅等。研究表明,中国北方的SEDEX 矿床与世界同类矿床有相似的形成条件,即形成于大陆边缘演化中的破裂晚期至聚合初期,受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冷却退变质作用系统控制。同生期热水沉积成矿形成了矿床的基本规模。后生期成矿元素的活化富集及矿体的加厚作用,对于形成巨大规模和高品位矿石的超大型矿床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29.
讨论了城市三维数字景区建模的基本特征,从数据采集与处理、自然景观三维建模和人文景观三维建模等入手,详细介绍三维数字景区建模与处理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数字东湖景区的建设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830.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