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9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342.
Cometary outbursts, sudden increases in luminosity have not been clearly explained so far and their source is still a mystery. Various possible mechanisms as a source of cometary outbursts at large distances from the Sun have been considered. It has been stated that plausible mechanisms are the polymerization of HCN and the amorphous water ice transformation combined with electrostatic destruction of cometary grains in the head of the comet. The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a large range of cometary parameters 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scenario of the outburst gives a jump in the comet brightnes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jump observed during the 29P/Schwassmann‐Wachmann 1 outbursts.  相似文献   
343.
本文讨论了初始扰动谱中大尺度负密度扰动对星系尺度扰动峰值的局域密度的影响,以及空洞演化中边界壳层非线性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并不能解释空洞的形成。但考虑星系相互作用在可见星系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把星系群与星系团的存在作为形成的必要条件时,可以用负密度扰动对星系团和星系群的局域密度的调制,解释30─60Mpc的空洞形成。对于更大尺度空洞的形成,则必须考虑对标准冷暗物质模型谱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344.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long-period comet C/2015 O1 performed on2018 January 29–30 and April 13 with the Nanshan 1-meter wide-field telescope operated by Xinjia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We obtai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C/2015 O1 using an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and calculate the dust-activity parameter Afρ and the coma color based on photometric analysis. An obvious fan-shaped structure was observed at different observation times. We find that the activity of C/2015 O1 gradually decreases as the comet advances toward perihelion and the observed B-V and V-R colo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other comets.  相似文献   
345.
We calculate the electric surface potential reached by small dust particles in cometary atmospheres and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Plasma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are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a two component plasma of ions and electrons in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is assumed. The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three types of grains whose photoelectric and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yield are choosen to cover about the range expected for real dust. Results for vanishing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are given for comparison. At the beginning, a short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the main assumptions are presented. Wir berechnen das Oberflächenpotential kleiner Staubteilchen im Plasma einer Kometenatmosphäre und im interplanetaren Raum. Die Plasma-parameter Temperatur und Dichte werden in einem weiten Bereich variiert, es wird jedoch stets thermodynamisches Gleichgewicht zwischen Elektronen und Ionen eines Zweikomponentenplasmas angenommen. Die Rechnungen werden für drei Teilchenmaterialien ausgeführt, deren Photo-effekt und Sekundärelektronenausbeute etwa den an realen Staubteilchen vorkommenden Bereich überdecken dürften; zum Vergleich werden auch die Ergebnisse bei vernachlässigbarer Sekundärelektronenausbeute mitgeteilt. Eine kurze Zusammenfassung der theoretischen Grundlagen und der wesentlichen Voraussetzungen ist den Rechnungen vorangestellt.  相似文献   
346.
黄、东海水母质点追踪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数值模型采用质点追踪的方法对大型水母的运移规律及其聚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共设置6个质点释放区,分别从3、4、5月1日释放后追踪至9月30日。主要结论有:(1)采用不含潮汐过程与包含潮汐过程的水动力模式分别对表层质点进行追踪,结果表明含潮汐混合和潮汐非线性效应的POM模式对质点时空分布的模拟较为可靠;(2)基于含潮汐过程的POM模式气候态模拟结果,考虑质点垂直运动进行追踪,质点运移速度较表层追踪大大减慢,进入朝鲜/对马海峡的质点减少;其中济州岛沿岸质点几乎全部穿过朝鲜/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其它释放区质点最终广泛分布在南黄海以及东海中陆架,主要在黄海潮汐锋区和长江口以南沿岸锋聚集;(3)通过分析不同释放时间对质点在9月末分布的影响发现,质点释放时间偏早,即水母幼体形成较早,将使相对较多的质点向朝鲜/对马海峡聚集。  相似文献   
347.
基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和MPC (Minor Planet Center)的彗星观测数据, 对长周期彗星(Long Period Comet, LPC)的轨道进行逆向演化, 得到其原始轨道, 并分析了LPC的观测轨道和原始轨道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表明: LPC观测轨道半长轴倒数(1/a)obs和原始轨道半长轴倒数(1/a)ori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峰值分别位于(1/a)obs~ 2 × 10-5au-1和(1/a)ori~ 6 × 10-5au-1; 大近日点LPC(近日点距离q > 3.1 au)和小近日点LPC (近日点距离q 3.1 au)的原始轨道(1/a)ori峰值位置相同, 均位于1 × 10-4au-1; JPL和MPC数据中LPC的原始轨道(1/a)obs峰...  相似文献   
348.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巨鲕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鲕是指那些直径超过2mm、海相成因的大型鲕粒,它们在结构上与鲕粒相似,但却远没有鲕粒分布广泛,成因也与鲕粒不尽相同。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发育了大量的巨鲕,其核心由粒径小于2mm的放射状鲕粒或泥晶球粒组成,形成于弱搅动的水体环境中;圈层以泥晶或由Girvanella丝状体组成的暗色纹层与由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浅色纹层交替发育为特征。巨鲕是在低、中等能量交替的滩间海环境中由Girvanella丝状体的生长、微生物诱导的钙化作用和无机碳酸钙沉淀而成的。Girvanella丝状体在巨鲕的内、外圈层均有分布,尤以外圈层分布更为密集,显示了微生物在巨鲕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探讨巨鲕的成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例。  相似文献   
349.
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可采储量达495.9×108,t油当量,占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总储量的2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北美和亚太地区,其中,大油田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大气田则主要位于中东和亚太,20世纪70年代是大气田发现的高峰期。大油气田的油气主要来自古生界烃源岩,以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泥盆系(按重要性排序)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沥青质泥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盖层以蒸发岩和碎屑岩为主。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和生物礁储集层占重要地位。埋深上,储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埋深为2500~3000,m、3500~4000,m和4000~4500,m,分别占总储量的52.6%、15.9%和9.5%。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为主,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大油气田的非构造圈闭比例有所增大。建议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重视白云岩储集层,更重要的是,应加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0.
元素的质和量及其排列组合方式被认为是矿床形成的"基因".使用离子电位与克拉克值定量反映元素的质、量特征.成矿不外乎"源、运、储"三个环节,而离子电位通过控制金属"运"的行为影响其成矿能力,笔者给出了唯一的具有一定成因意义的元素离子电位,并发现离子电位与全球巨型矿床数目(n)、吨位堆积指数(TAI)可以拟合为一条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克拉克值通过影响元素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的浓度继而支配着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笔者证实了金属累积堆积量(m)与其丰度(c)呈线性相关,暗示某元素的高丰度可能意味着该元素的区域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