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4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982篇
地球物理   1103篇
地质学   1261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54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概述了欧盟"气候行动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建议草案的出台背景、核心要点和主要内容,评价了各方反应及该建议草案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该建议草案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气候谈判的联系及其对碳市场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活动,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MM5和CALMET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耦合模式的计算流程分析,基于并行运算思想,设计了MM5和CALMET耦合模式模拟运算的多作业管理方式。在浙江省风能资源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中,完成浙江区域1个月时间段的风能资源参数模拟运算,MM5和CALMET耦合模式在实施多作业管理方式前后,CALMET模式的运算时间由原来的1501.2 min缩短为149.5 min,运算时效提高了9倍;整个耦合模式的运算时间由原来的1709.9 min缩短为358.2 min,运算时效提高了4倍。数值模拟试验证实了多作业管理方式可在现有计算资源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数值模式的运算时效,且随着数值模式模拟时间段的加长和模拟区域范围的扩大,多作业管理方式对数值模式运算功效的增强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李畅  姜霞  沈新勇 《山东气象》2021,41(4):62-72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994.
巢纪平  李耀锟 《气象学报》2010,68(2):147-152
利用一个考虑了辐射能传输的二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式,解析地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冰界纬度的变化,得到了冰界纬度随CO2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CO2浓度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冰界仅后退(北半球向北)几个纬度;当CO2的浓度继续增加时,冰界纬度会加速向极地退缩,直至出现全球无极冰覆盖的现象.同样地,当CO2浓度由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虽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率很小,并且增加的速率在减小,而当大于700×10-6之后,温度增加的速率会快速增大,温度将加速上升.对不同反照率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当反照率从0.1到0.32时,结果并没有显著地改变,即结果对反照率的变化并不敏感.这一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状态下,由CO2引起的增温作用似乎处于变化很小的准饱和状态,即目前气候不会因为CO2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变暖.较为实际的情形可能是大气温度在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迅速升高.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CO2的增温效应,因为根据计算结果,这个临界值大概在700×10-6左右,当CO2浓度增加到超过临界值之后,气温会剧烈上升,气候将会处在一个非常温暖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5.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29日和5月10日出现的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29”过程主要是受高原槽和低空急流影响,“5·10”过程主要是受南支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冷空气影响,无明显的低空急流相配合;(2)“4·29”的不稳定能量环境条件和水汽条件比“5·10”过程的要好,垂直系统更加深厚,但辐合上升条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96.
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双舫  付晓泰 《地质学报》1997,71(4):367-373
利用等温密封热解实验技术及恒速升温热解实验与PY—GC分析技术的结合,本文分别建立并标定了原油中各族组分,即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族组分成气的过程均可用平行一级反应描述,但不同组分在平均活化能及活化能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族组分在地史过程中成气的过程可由各自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将使原油成气过程的定量、动态描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7.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宏宇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0):1070-1081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收支的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典型天气条件对陆面过程微气象特征的影响,发现地表反射率在晴天会出现早晨偏大的不对称结构;晴天与多云天气相比不平衡量较大,而阴天时的阵性降水会使局地能量收支出现不平衡.利用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得到的夏季平均不闭合度是19.6%.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辐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到约25%的削弱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区要大,又进一步证明了半干旱区夏季的平均气候特征与云量较多的多云天气(5≤Mean total cloud amount<8)接近.另外,7月日平均波恩比最大是4.1,平均是1.95,比极端干旱区的敦煌波恩比小1个数量级,说明榆中所处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比敦煌所处的极端干旱区在气候上要湿润很多.  相似文献   
998.
曹彦伟  李谦 《探矿工程》2021,48(S1):70-78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显示同轴双向回转可有效降低钻具振动和提高破岩效率,但双向回转相对传统单向回转的钻进效率的提升水平研究较少。据此,本文建立双向回转钻头以及单向回转钻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以破岩比功作为评价指标量化比较分析了2种钻头的破岩效率。通过定义双向钻头内外壁尺寸差、内外钻头的间隙、内钻头壁厚与双向钻头内外壁尺寸差之比、内外钻头转速比和内外钻头底部高度差5种核心参数,并设计正交试验完成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内外钻头高度差与内外钻头间隙对于破岩比功影响比较小,内外钻头尺寸差、内外钻头转速比和内钻头壁厚与双向钻头内外尺寸差之比对破岩比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帕隆藏布河流纵剖面演化的最小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信 《山地学报》2002,20(1):26-31
河流地貌最小功原理表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将向力示使流速增大的方向演化,据此推导出矩形流域全程流速的平均值(u^-)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指数(N)的关系式:u^∝-f(N)={1/2-1/[(N 1)(N 2)]}^1/2,f(N)被称为流速函数。这一最小功模式表明河流纵剖面演化方向是N由小变大。以西藏帕隆藏布中上游流域系统、干流全程及Ⅰ级阶地为例,由最小功模式计算的全程流速均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从而检验了上述最小功原理和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U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data of each region of China in 2007,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model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and estimated the carbon emission amount of fossil energy and rural biomass energy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07.Through match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tems with indus-trial spaces,this paper divided industrial spaces into five types:agricultural space,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space,fishe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space,and other industrial space.The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each industrial space.Finally,advices of decreasing industrial carbon footprint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pace pattern were put forward.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1)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in 2007 was about 1.65 GtC,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fossil energy was 89%.(2)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space of China in 2007 was 1.98 t/hm2,in which,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 and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space was 55.16 t/hm2 and 49.65 t/hm2 respectively,they were high-carbon-emission industrial spaces among others.(3) Carbon footprint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ies of China in 2007 was 522.34 106 hm2,which brought about ecological deficit of 28.69 106 hm2,which means that the productive lands were not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carbon footprint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and the compensating rate was 94.5%.As to the regional carbon footprint,several regions have ecological profit while others have not.In general,the present ecologi-cal deficit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ies was small in 2007.(4)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of industrial space in China was about 0.63 hm2/hm2 in 2007,in which that of 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 was the highest (17.5 hm2/hm2).The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all presented a declining trend from east to west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