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6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901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2479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552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深部过程是青藏高原演化的主导因素,其他地质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对深部过程的响应。因此,一个构造旋回(阶段)的地球动力学事件链可以概括为深部地质过程—幔源岩浆活动—壳源岩浆活动—陆壳增厚—地表隆升—表层剥蚀与沉积,其中幔源岩浆活动的研究成为追索青藏高原演化历史的关键环节。据此,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性时间坐标为80、45、27、17、9和4Ma。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三种展布形式:与雅鲁藏布缝合带平行的岩浆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它们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且都受控于印度—亚洲软流圈汇聚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青藏高原演化的整合模型:南北向地幔对流汇聚控制了岩石圈块体的相对运动,并最终导致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沿碰撞带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碰撞之初(白垩纪末期),大陆岩石圈块体的刚性属性有利于应力的远程传递和块体旋转,沿块体边界分布的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随着挤压过程的持续进行,岩石圈块体的受热和变形,高原岩石圈的重力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拆沉作用和软流圈物质的大规模上涌以及藏北高原的离散性岩浆活动。在高原演化中,岩石圈拆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地质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同时,软流圈的汇聚还导致软流圈物质的向东挤出,并因此造成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向东挤出和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52.
白云鄂博东矿(铁矿石)已属于轻度危机矿山,解决白云鄂博东矿的资源接续问题已迫在眉睫。依据老地质资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新发现,参考多位矿床成因研究专家的成果,笔者等认为在白云鄂博东矿体深部及白云向斜核部探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3.
优质膨润土泥浆在大直径深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在澳门美高梅金殿超濠博彩场及酒店项目桩基工程中大直径深护筒无法回收的难题,笔者在分析港澳地区灌注桩传统工艺缺陷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预处理能力的优质膨润土泥浆.施工实践表明,2#配方泥浆能有效的保持桩孔稳定性,桩孔的平均充盈系数为1.0794;改善了钻进泥浆的性能,使泥浆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33%,泥浆废弃率仅为2.38%;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总结了各个阶段泥浆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154.
2004年11月9日凌晨2时许,深圳市龙岗区同乐居委会水流田村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倒房1栋,所幸无人伤亡。本文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此次塌陷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深埋岩溶地面塌陷,除有溶洞、地下水等必要条件,还与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透水性密切相关,同时地质构造也起着控制作用。深埋岩溶地面塌陷与浅层地下水的多寡及垂直活动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5.
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低速大漂角模糊滑模航向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岭  崔维成 《海洋工程》2006,24(3):74-78
通过模型试验测量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低速大漂角运动时所受到的非线性水动力。基于一种新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为潜水器设计了鲁棒航向控制器。在不同的漂角子区间内分别设计局部镇定的滑模控制器,然后通过Takagi-Sugeno模糊推理系统将它们光滑连接,得到模糊滑模控制。仿真计算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CNN-GRU混合深度学习反演弹性阻抗取得了较好的反演效果.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叠前反演参数众多,包括内部深度学习网络可学习参数和外部超参数等,目前超参数选取对网络性能及计算速度影响尚缺乏系统性研究,这直接影响到了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本文在混合深度学习反演弹性阻抗基础上,探讨学习率、Ep-och、batch_...  相似文献   
157.
1IntroductionThe tropical West Pacific warm pool(TWP-WP),which spans an area roughly between10°Nto10°S of the equator from Indonesia to the dateline,has the world’s warme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being greater than29℃.With the increase of recog-niz…  相似文献   
158.
深度贫困县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客观分析深度贫困县贫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扶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索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核心的贫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作为深度贫困县,海伦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均具有不平衡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格局既具有关联性,又具有差异性;② 海伦市贫困村集中分布在150~250 m地形过渡地带,呈现多核心带状式分布态势;③ 海伦市贫困人口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及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福利因素是直接影响贫困人口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建议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降低致贫返贫风险,优化居民点体系、推动乡村各类要素的空间重组、结构重塑、功能重调等方面加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159.
为解决现有深水连接器连接性能研究中力学分析建模不准确,且缺乏抗弯抗扭能力分析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水连接器进行三维模型动态仿真分析,对连接器的受力、密封性能以及在实际工程需求中不同内压下的抗弯及抗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安装及生产两种工况下,深水连接器各部件除密封环外受力均满足其强度设计要求,密封环接触表面发生合理塑性变形,满足密封要求;随着内压的增加,深水连接器的抗弯能力逐渐下降,抗扭能力则呈现增加的趋势;极限弯矩分别在0 MPa与35 MPa内压下的判定依据为密封失效,在14 MPa与52 MPa内压下的判定依据为下毂座屈服,而极限扭矩在不同内压下的判定依据均为密封失效。  相似文献   
160.
Basin models can simulate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processes and potentially also the deep biosphere, starting from a burial curve, assuming a thermal history and utilizing other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data. Here, we apply basin modelling techniques to model cell abundances within the deep coalbed biosphere off Shimokita Peninsula, Japan, drilled during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Expedition 337. Two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deep coalbed biosphere: (a) In the first approach, the deep biosphere was modelled using a material balance approach that treats the deep biosphere as a carbon reservoir, in which fluxes are governed by temperature-controlled metabolic processes that retain carbon via cell-growth and cell-repair and pass it back via cell-damaging reactions. (b) In the second approach, the deep biosphere was modelled as a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growth ratio and carrying capacity (a limit on the size of the deep biosphere) modulated by diagenetic-processes. In all cases, the biosphere in the coalbeds and adjacent habitat are best modelled as a carbon-limited community undergoing starvation because labil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is no longer present and petroleum generation is yet to occur. This state of starvation was represented by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carbon to authigenic carbonate and the formation of kerogen. The potential for the biosphere to be stimulated by the generation of carbon-dioxide from the coal during its transition from brown to sub-bituminous coal was evaluated and a net thickness of 20 m of lignite was found sufficient to support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number of cells within a low-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horizon. By comparison, the stimulation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a coalbed or high-TOC horizon would be harder to detect because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size would be proportionally very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