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91.
盐穴储气库水溶造腔夹层垮塌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盐岩矿床中难溶泥质夹层的存在给地下储库水溶造腔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地预测与控制水溶造腔过程中泥质夹层的垮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夹层垮塌力学机制研究以该问题为背景,建立了水溶造腔过程中夹层垮塌分析的力学模型,并应用弹性板壳理论进行了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对夹层因局部破损及整体失稳引起垮塌的力学机制分别进行了论述,对夹层垮塌的力学机理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种计算夹层极限跨度的方法。研究成果对水溶造腔过程中夹层垮塌的预测与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公路隧道局部塌方洞段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亢  徐进  吴赛钢  张爱辉 《岩土力学》2009,30(10):2955-2960
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以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测资料为基础,在结构面发育且可能发生大规模塌方的围岩洞段,根据现场实际统计的优势结构面产状,采用关键块体理论、非连续变形方法(DDA)首先确定围岩主要的失稳破坏模式,然后运用连续介质分析程序FLAC,在DDA方法确定的围岩实际变形破坏塌方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表明,围岩破坏的主要模式为受结构面控制的局部块体的失稳,工程开挖后围岩不会发生大变形,这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证。采用非连续变形方法和连续介质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工程塌方稳定性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193.
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近10多年,在西南地区开展洞穴资源调研、古气候环境研究期间,观察到一些洞穴沉积物的特殊坍塌现象,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岩溶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等现象,认为它们与地震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洞穴沉积物中保存或记录的新、老地震印迹、铀系测年数据等,来恢复史前的地震事件和史载资料未记录的地震事件,并对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进行对比等。洞穴沉积物中记录的地震印迹可为研究地震历史提供对比证据,填补历史丢失的地震记录, 并能对未来地震的监测以及预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4.
人工抽水引起土洞扩展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洞的形成与扩展是产生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前提条件之一。为研究人工抽水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的机理,用解析法分析了土洞扩展的条件,提出了剥落力的概念,认为土洞的扩展条件是剥落力大于土体抗拉强度。土洞周边不同的点,受抽水引起的剥落力是不同的。随着土洞的不断扩大,剥落力增大。当土洞一旦开始向外围扩展,由于剥落力越来越大,土洞呈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5.
兰州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保雄  牛永红  苗天德 《岩土力学》2007,28(6):1077-1082
马兰黄土属水敏感性地质体,在水软化作用下,土体的物理力学与水理性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采用不同的原位及室内试验方法,分别在兰州和荷兰尤怀特两地对兰州地区马兰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测试,系统研究了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大量黄土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马兰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论述了马兰黄土水敏感性和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马兰黄土的多项临界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96.
广西黎塘岩溶塌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  雷明堂  蒋小珍 《中国岩溶》2006,25(4):341-346
黎塘是一个构造和岩溶发育的地区,抵抗岩溶地面塌陷的能力较低,在一定的条件触发下较容易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研究表明,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和湿化崩解作用是黎塘塌陷的主要影响和触发因素。本文采用现场实时监测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黎塘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安全性。监测结果表明, I、II、II I监测区的最大水压变化速度分别为0. 048kPa /s、0. 160kPa /s和0. 007k Pa /s,小于临界变化速度0. 163kPa /s;最大水力坡降分别为0. 717、1. 052和0. 566,小于临界坡降7. 5。但是, I区满足临界水位埋深条件, 而II区和II I区则未满足临界水位埋深条件。因此,在目前的开采条件下, II 区、III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I区处于不稳定状态。这说明在发生大规模塌陷后,当地政府从2000年起对地下水开发方案的调整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97.
广西合山电厂灰水对岩土层工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滤试验和渗透变形试验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广西合山电厂灰水对岩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在灰水的长期作用下,溶解并带走土体中难溶的碳酸盐和Al2O3 胶结物等物质,造成土体骨架疏松,降低土体的胶结力,破坏土体的结构,从而使土体含水量、液性指数、渗透系数快速增长,土体渗透变形临界坡降则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灰水长期作用下,大大降低了土体抗变形和抗塌陷破坏的能力,加速土层中土洞的形成和发展。另外,灰水长期作用,还促进了岩溶作用,扩大了岩溶管道和裂隙,有利于塌陷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198.
从亚洲大陆块体拼贴过程看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肖文交  杨振宇 《地质论评》2000,46(3):270-275
本文就亚洲大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大别-苏鲁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详细评述,并据大地构造学和古地磁学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并总结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模式,即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演化可能涉及以下5个连续的过程: 碰撞旋转拼合陆内挤压反弹.  相似文献   
199.
京郊门城镇地面塌陷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空地面塌陷是门城镇地区危害性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椐实地勘察资料 ,论述了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 ;选取与塌陷密切相关的 1 1个因素 ,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面塌陷的危险度进行了分区预测。  相似文献   
200.
Simplified seismic sidesway collapse analysis of frame buildin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 sidesway collapse margin ratio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robust database of seismic peak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nonlinea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for various seismic intensities and uses nonlinear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without the need for nonlinear time history dynamic analysis. The proposed simplified procedure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its collapse capacity predictions on 72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those obtained by nonlinear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es. The proposed simplified procedure offers a simple, yet efficient, computational/analytical tool that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collapse capacities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for a wide variety of frame building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